进入甲午马年还不到50天,微信红包、打车软件火拼、炸鸡啤酒、老妈打不到出租车、三八妇女节免费请全国吃喝……这些由互联网产生的热门话题,宛如电视连续剧,每周都要进入普通人的生活中,占据了不少媒体的娱乐、生活和金融头条。
这一周,连续剧的故事看似也颇有分量——周一,腾讯宣布正式入股京东;周二,联合实体商家的微信POS机支付或将试用;昨日,阿里、腾讯又成为中国首批5个民营银行的试点。最快下周一,阿里、腾讯或推出网络虚拟信用卡,未来,手机中出现“阿里银行”、“腾讯银行”的智能金融软件看似并不遥远。
连续剧的编剧虽然是马云、马化腾,主角却是现实中的你我他——中国目前已超1亿的手机支付用户。在专家看来,通过媒体、社交、游戏、购物占据用户时间,培养消费习惯,最终会让网络虚拟支付代替现金和实物银行卡,或许才是2014年度大戏“双马战”的主题。
1988年,长堤91号,中国银行珠江分行大厦外侧出现了广州第一台ATM机,吸引了当时不少市民好奇的目光。
当手机想干掉实物卡
这台被形容为“银行柜台‘机器人’”的装置是随着银行卡在广州的使用而专门设置的。根据本报当时报道,“这个‘机器人’嵌在墙内,只露出它1平方米的‘面庞’,上面有显示屏、指示灯、键盘和存取款出口,宛如‘机器人’的‘眼睛’和‘嘴巴’。”
26年过去,银行卡和信用卡已逐渐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必备品。而2014年,一场由互联网公司主导,用手机钱包来取代现金与实物卡片的“金融变革”也成滥觞之势。
用手机可以干什么?
32岁的银行从业人员小林是最早使用手机消费的一员。早在非智能手机时代,小林在广州的麦当劳、肯德基和星巴克等场所,就通过银行、移动、电信等运营商的积分,兑换过快餐和饮料。通过扫描手机用户上类似代金券性质的二维码和串码,可以实现食物兑换。在超市,也可以用手机上的电子储值卡购物。
2年前,小林加入了团购一族。用电脑在网站购买餐厅和娱乐的团购券,在小林看来,这些都是移动支付的原始形式。
如今,随着智能手机、WiFi和3G、4G信号的普及,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人会愿意尝试更广泛的移动支付——将银行卡账户与手机捆绑。在上班路上,小林说,她可以利用零碎时间用手机支付买彩票、充值、代交水电费、买机票和预订火车票,用手机打车付费以及银行转账与理财。
知名IT经理人王冠雄认为,移动支付将是一场自卡片干掉现金后,手机干掉卡片的“革命”,一场激动人心、改变人类使用金钱方式的“战争”。
手机声波支付更便捷
实际上,移动入口“O2O”(Online To Offline,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构与互联网结合)的争夺,从2013年开始就被业界称为BAT俱乐部(百度、阿里、腾讯三家公司的拼音首字母简写)间的“三国杀”。在马年春节后,“三国杀”变成了支付宝与微信这两大网络支付渠道间的“双马战”。对此,王冠雄认为,随着互联网势力先后对媒体、娱乐、通信购物的占领,必将涉足金融领域,而金融涉及的层面更为多样、复杂,对玩家的要求也更高。
如今,尽管地图、聊天软件、购物商城等等移动消费入口琳琅满目,但真正连接移动终端与消费支付的最大端口只剩两个——阿里的支付宝与腾讯的微信支付。根据此前的统计数据,2013年,中国手机支付用户达到了1.03亿,这其中支付宝占据了移动支付的霸主地位,在“微信红包”火红前,腾讯旗下的支付平台“财付通”仍处劣势,直到通过“微信支付”重新包装,补贴“嘀嘀打车”软件广为宣传,才开始进入更多普通人生活中。
如同打车软件“土豪撒钱”一样,从马年春节开始,微信支付与支付宝就轮流在饮料自动售卖展开PK补贴。
从事通讯行业的广州市民叶先生曾尝试了一次手机声波支付买饮料。在他选择好饮料后,自动贩卖机就会出现支付宝、微信、现金三个选项。其中支付宝支持二维码与声波,微信则只有扫码。在选择支付宝的声波支付后,叶先生将自己手机贴近售卖机的声波区,1秒钟就完成了饮料支付。随后,手机里就出现信用卡提示消费1分钱的短信提示。
不少尝试者觉得,手机支付不但新鲜、有着数可图,还可以用信用卡延时还款。
虚拟信用卡即将登场
同样的“双马”手机支付PK优惠也发生在餐饮业。
在广州TIT创意园的微信总部,一度对外开放的微信餐厅就全流程采用手机微信支付。因为菜牌价格便宜,慕名游客过多导致餐厅停止对外开放。今年的三八妇女节,手机淘宝则选择在广州支持广州酒家、西贝等餐饮店来进行手机订位、点餐、扫码支付,同时发放手机支付用户每人最大300元以内的支付宝餐饮红包。
3月11日,银监会宣布国内首批5家民营银行试点,参与其中的民营资本就包括阿里与腾讯。尽管目前“双马”还没有正式获得银行牌照,但双方都在当日对外宣布将最快在3月17日推出网络虚拟信用卡。而手机和iPad等移动终端就是网络虚拟信用卡的承载形式。
其中,腾讯对外宣布将联合中信银行、众安保险合作推出“微信信用卡”。在内测后,微信信用卡将出现在微信“我的银行卡”中,不但可以在线上支付,也可以在中信银行和微信指定的实体商户扫码消费,并享有长达50天的免息期和无年费等费用。此外,微信POS机今年也将在国内的商场直接应用。而支付宝则选择和中信银行合作推出首批100万张的“虚拟信用卡”。
对于传统的银行业来说,一旦阿里与腾讯获得了正式银行牌照,单独虚拟信用卡扫码消费将是对传统消费最直接的冲击。
衍生问题
丢手机要承担多少风险?
然而,从事银行业的小林认为,“狼来了,但未必能拿得到肉。从金融常识看,支付方式越便捷,相应承担的风险就越高。”
手机支付安全与使用风险一直是相伴移动用户增加的一个难题。360互联网安全中心最近发布的《中国移动支付安全报告》就显示,2013年,中国手机支付用户增加一倍,但诈骗短信、手机丢失成为移动支付安全的严重威胁。其中,在手机支付中,乱扫二维码导致支付宝钱包被盗的事件屡有发生。
小林虽然习惯生活中用手机支付,但消费额度上万元的信用卡一定要随身携带,而且绝不关联非密码支付和网银。在手机支付中,则只关联消费额只有几千元的信用卡用于日常消费。外出时,钱包、证件、手机三种物品一定分开放。
在小林看来,只要了解真实的姓名、卡号、身份证号与手机卡,就可以完成对手机支付账户的密码篡改和恶意消费。
以iPhone手机为例,如果丢失手机后,即使设置4位数的开机密码,但只要通过网络下载的解锁软件,没有专业技术的人20分钟内打开手机并不困难。而如果在支付宝、微信等设置了免登录功能,在同时获得机主的身份证、银行卡号、手机号后,其他人就可以更改支付宝密码。目前,iPhone5S已设置指纹锁密码,除刷机外,盗取支付宝、微信支付账号变得更加困难,这也更加保证了用户的安全。
此外,手机安全专家也提醒,一旦手机突然没有信号,在排除了信号问题和手机故障后,要查询SIM卡是否被他人补办,并将支付平台内的余额转出。
新媒体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师魏武挥认为,对手机支付的风险也没必要刻意夸大。“银行卡也有丢失、被盗刷的风险,主要是提高安全意识。”
魏武挥说,在互联网金融与移动支付的争夺战上,中国两家最具实力互联网公司的“撒钱”补贴手机支付将在2014年持续更久,并难以分出高下。试想一下,未来在中国吃饭、看电影、打车、消费都不需要带钱包和优惠券,而只用带手机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