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

发布时间: 2014-09-25 11:05:07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曹洋

 

(三)着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把壮大生态产业推进低碳发展作为生态市创建的主题主线

认真落实《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生产力发展布局,统筹谋划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城镇化格局和国土利用,以优良港湾开发为依托,以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纽带,以各类开发园区为平台,突出点线结合,积极构筑“一核、两翼、三带”的发展空间布局,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贯穿到生态市创建的全过程。

1、持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水净”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空间布局集约化,不断优化生产力布局。经过多年发展,福州基本形成了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化纤、轻工食品、冶金建材等五大产业共同支撑,石油化工、新材料与能源、生物医药加快发展的产业格局;中心城区形成马尾高新技术产业、长安先进制造业、晋安高新技术产业、海西高新技术产业、青口汽车产业、福州西部创意创新产业、荆溪先进制造业等七个产业集聚区;“两翼三带”形成江阴湾临港产业、福清电子信息产业、松下港粮油食品加工制造产业、玉田纺织物流产业、长乐空港高新技术产业、海西高新技术产业、青口汽车产业、马尾-长安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产业、罗源湾能源原材料产业等九大产业基地,2013年,南北两翼工业产值比例已达53.8%。

2、严格规范园区建设管理。为推动生产空间有效集聚,2010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四城区工业企业优化布局提升改造的若干意见》,采取“搬迁一批、关闭一批、保留一批”的方式,推进四城区工业企业的布局改造提升。近年来,市区共有250多家工业企业实现了异地搬迁和腾笼换鸟发展,东南电化、耀隆化工、青岛啤酒等一批重点工业企业以搬迁为契机,向“两翼”聚集并提升壮大,在为城市发展腾出绿色空间,为市民营造天蓝水清的宜居环境同时,实现了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为规范园区建设与管理,福州加快推进工业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7座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设施,设计处理量为132500吨/日,实际处理能力达到60400吨/日,江阴工业区内已有16家企业全部采用集中供热;加强工业园区环境管理,“十二五”以来,强制关闭了29家年产1万吨以下以废纸为原料的造纸厂,淘汰落后生产产能13万吨,基本完成全市1万吨以下以废纸为原料的造纸厂落后产能的淘汰工作,淘汰关闭了8家年加工皮革10万标张以下的制革企业。

3、大力发展循环低碳经济。为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福州制定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循环经济发展方针,形成市场导向、政府推动、企业行动、公众参与的节能和循环经济工作联动格局,充分发挥省会中心城市在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形成具有福州特色的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的运行模式,资源与产品的循环利用和废物资源化水平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了30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实施了239个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对全市206 家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对3家企业实施指导性清洁生产审核,积极探索企业、园区(行业)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循环发展新路子,全市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57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9%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置利用率达到99.4%。

4、全面落实节能降耗减排工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市政府每年制定节能工作方案,公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开展企业节能评估,市财政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对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全市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得到有效遏制,造纸、皮革等落后产能逐年下降,绝大部分小造纸、小皮革企业已经淘汰。严格落实减排责任目标。制定年度减排工作方案,明确减排目标和项目,大力实施结构减排、工程减排、政策减排,对减排工作完成情况实行“一票否决”;“十二五”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30亿元,完成60个重点大气污染物减排项目、15个工业污水深度治理项目、39个畜禽养殖场全过程治理项目,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比“十二五”初期减排 6.4 %、7 %、10.9 %、12.7 %,均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减排任务。

5、着力构建生态环保产业体系。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充分利用福州优良的农业发展基础和交通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高科技农业、精品农业、休闲旅游农业、无公害农业,建设福州市农产品交易中心和配送中心,加快发展榕台农业合作,加大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力度,积极打造“一圈、两中心、三带、八产业”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格局;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种休闲农场143家,建成1个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县,分别建成国家级、省级、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3家、21家和15家,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有121家、产品认证88家(共128个产品),绿色食品认证46家(共118个产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05万亩,推广稻草还田33万亩,有力促进了绿色型农业的发展。加速工业转型升级。积极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专项行动,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海洋高新技术等七项重点产业,结合本地区实际,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推动产业发展,2013年市属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已达174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3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依托优越的山水自然资源、温泉资源和闽都历史文化优势,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建成源脉温泉、青云山御温泉、贵安温泉旅游度假区、黄楮林温泉、大明谷温泉城、龙泉山庄等一批温泉旅游项目,并荣获“中国温泉之都”称号;三坊七巷、船政文化、鼓山、于山、天门山、天生农庄等6家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全市国家4A级旅游景区达9家,居全省首位,长乐市、永泰县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县(市),永泰县、连江县成功创建“中国温泉之乡”。提升商贸服务业水平。仓山万达、台江万达、苏宁广场、五四北泰禾城市广场等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陆续开业,东二环泰禾广场、万宝地下商场、红星国际以及南通板块等一系列综合体项目也正在加紧建设中;加快电子商务基地建设,全市形成海峡电子商务产业基地、中央第5街台江电子商务基地、仓山区福建运通电子商务基地等建设步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