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对一年级语文课本古诗“开刀” 教委:换种方式教

小学语文课本的每一次改动,都会引起热议。前阵子,周杰伦歌曲进入语文出版社的小学语文教材,有人赞叹时尚,有人非常不满。近日,上海市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古诗“退役”也成了热点话题。有部分教师就赞同:“做减法”有利于打基础。但也有部分家长对删除古诗心存疑虑。为什么上海要对古诗“开刀”?课本没有了古诗,是否会减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详细]

 
别因“删除古诗”遮蔽教材减负的善意
删除几首古诗,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不少家长、老师甚至教研员都认为,此次被删除的8篇古文诵读并不难,读来朗朗上口很受学生欢迎,也不会占用太多课时。但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看,既然浅显易懂,很受学生欢迎,何不作为课外阅读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学习?小学生学习古诗,对于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语感和写作能力无疑是大有好处的,但未必非得在课堂上在教材中才能学习。...[详细]
教材減負古詩遭殃? 正方反方激辯:是否曲解本意?
正方,別曲解了“刪除古詩”的本意。反方,古詩不應是教材瘦身的“贅肉”。...[详细]
教材剔除古诗,有无“开门立法”
古诗词在上海一年级语文教材的退出,不能相关方面说是“减负”就是“减负”,对教材好坏的评价,应该面向社会。既吸收名家学者的意见,也参考教学者、学生的意见。没有这些,再大胆的教材改革,也只能是闭门造车者的一次游戏。...[详细]
古诗一刀切是语文教育的“偏科”
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要进程,减负也是一直在提的教育问题。近年来,语文教材改革挥刀颇多,从删《鲁迅》、删《水浒》、删《背影》……每次的删减都引起了社会上的诸多争论。删应是有所节制,有所甄选的,此次将8首古诗全部“踢”出课本,让古诗被迫全面退出了语文教学市场,恐怕有失偏颇。...[详细]
别激动,被删古诗的只是小学一年级
上海对一年级语文新课本删去全部古诗,势必有其考量。一直以来,为孩子减负的舆论一浪高过一浪。但是怎么减,也完全没个标准。减少了,说是隔靴搔痒;减多了,又带来本能恐慌。如今把一年级的古诗去掉,又惹来国粹和传统文化会不会失守的杞人忧天,其实这样的担心显得过度敏感。一年级学生少背几首古诗,天塌不下来。...[详细]
课本删古诗,我们到底该争议什么
其实教材的修订,无论是向左行还是向右行,都不可能令所有人满意。这看起来很奇怪,但也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毕竟,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所站的立场不同,他们的观点也会千差万别。毕竟,这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是拒绝“一言堂”的,那对教材修订有不同的声音,便不是教材修订止步不前的理由。...[详细]
上海课本删古诗 专家称没必要
新学期即将来临,在上海有些家长提前拿到了一年级的新课本,但他们发现语文课本轻薄了很多。原来新教材“瘦身”了,课本不仅删除了旧版本中全部的8首古诗,7个单元45篇课文也缩减为6个单元40篇课文,识字量和写字量都有不同程度减少。对此,有家长很高兴,有家长却有疑虑。一直研究语文教育的叶开则表示,删除古诗没有必要。...[详细]
“古诗退出课本”且慢担忧
上海的中小学新学期还没开始呢,新教材刚发放到学校,网络、媒体上已吵嚷成一片。有心人发现,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语文课本里,原有的8首古诗不见了——这怎么得了?中国的孩子学知识,都是从“鹅鹅鹅”“白日依山尽”“离离原上草”之类发蒙的呀。没有三字经,连唐诗宋词也退出课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就这样被抛弃了?...[详细]
语文“瘦身”从古诗开始?
在中国,语文课本的变化、高考作文的转身,往往都能成为社会热门话题。这大概既是因为中国自古以来的耕读传统,更重要的是,也许我们已潜移默化地达成一种共识:汉语言文字,就像时下的道德议题一样,早已令人百感纠结。这份纠结,是“听写大会”等电视节目纾解不了的,也是渐次回温的全民阅读率安抚不了的。就像上海的一年级语文教材,其实离大多数人很远,但各持己见时,好像它就是居家的柴米油盐。...[详细]
删除古诗不是减负,是瞎折腾
古典诗词,既是传统文化的独特的象征符号,也是华夏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虽然,“一年级语文新课本删去全部古诗”,虽然从二年级开始学也是学,但是,早一年学,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事情为什么一定要做得这么赶尽杀绝呢?不这么绝对化就不是改革了?...[详细]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