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手机版  |  桌面下载  |  邮箱登陆  |  论坛注册  |  站点导航定制
 

9位大学生逃离手机一个月 收获什么

时隔整整30天,在2014年的倒数第二天,南京审计学院的王茜再次打开手机,正对着久违的开机画面“百转千回”,然后手机像抽风一样震动起来——足足128条未读短信。一个多月以前,大三的她在学校的官方微信上看到了一条特殊的“志愿者征集令”:“据调查,年轻人平均刷屏时间为6分钟一次。手机似乎成了我们挂在身边的一个器官……有没有想过,作为数字原住民的你,做一回数字难民,体验一回一个月不用手机的生活?”...[详细]

 
“逃离手机”显现代人际交往之忧
本着返璞归真的初衷,由志愿者发起的“逃离手机”体验活动确实给我们上了一课,不同的体验者有不同的感触,或“孤单寂寞冷”,或重拾对时间的珍贵感……事实上,无论对此活动感触如何,结果都不免让公众担心手机对人们的“异化”(人类创造的东西反过来“统治”人类)程度:手机是否已经在“支配”我们的时间?年轻人是否该放下手机?...[详细]
学会逃离手机重在找回自我
学会逃离手机,学会找回自我,通过这一事件的出现,告诉了我们,无论看似多困难的人生难题,只要用心去解答,只要努力克服,山重水尽之处总有柳暗花明,试验让他们认识了青春的可贵,实验让他们认识到了时间的可贵,实验让他们认识到了人身的包袱没有不可以甩掉的,只要有信心,人生的转机同样精彩。逃离手机,原来人生同样多彩多姿。...[详细]
“逃离手机”是个伪问题
手机是工具,它为我们所用,但不要将手机当作“生活伴侣”,更不要让我们成为手机的“奴隶”,那样,我们的生活就被手机所主宰了。我们要学会卸载,手机不必逃离,我们却要让生活变得更精彩。...[详细]
“逃离手机体验”应该要学会扬弃
从学习的专注度来看,从一些人受手机影响的“病态”来看,逃离手机去过“原住民生活”确实很有必要。但要彻底告别也不现实,也大可不必。这样岂不是倒退到农耕社会或原始社会了吗?智能手机只是是一种科技进步的载体,它是能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服务的,它的本身无须远离,重要的是考验用它的方式方法问题。换言之,手机并不是一个人滑坡蜕化颓废的“罪魁祸首”,而重在用手机的那个人自己的本质如何。...[详细]
“逃离手机”起码表明一种态度
今天的手机,早已经改变了生活,打电话发短信甚至都已经成了附加功能,睡前玩一会游戏,登录一下淘宝,与朋友QQ聊天,躲在被窝里刷一下微博微信,就着网络小说进入梦乡……这已经成了许多人的生活。不客气地讲,很多人的生活已经被手机绑架。我们总是把手机想得那么重要,其实忽视了手机改变了生活,但手机不是生活。...[详细]
“远离手机体验”倡导诗意生活回归
打开手机,丰富多彩;放眼生活,却枯燥无味。朋友圈的琳琅满目,贴出的是光鲜亮丽大放异彩;手持手机、双目紧盯屏幕的长时间定格,却是“现代病”最真实的描摹。虚拟,于是成为科技最美的幻象;现实,却让生活的诗意消失殆尽。“做一回数字难民,体验一回一个月不用手机的生活”的倡议,正是对科技与生活扭曲关系的归谬与调整。...[详细]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