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残疾人日:爱心天使的一天

随着12.3国际助残日的到来,杭州市残疾人托管中心首次向市民开放,让人们看到了为重度智力(精神)残疾人做护理工作人员的辛苦一天。在杭州市残疾人托管中心平均每位护理员要看护重度智力(精神)残疾人三名,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而每月休息只有4天,工资平均3000多一点。还随时可能面对智力(精神)残疾人非理智的行为,但他们依旧任劳任怨,为这些养护人员奉献爱心。...[详细]

 
调查显示 近三成残疾青少年从未上学
日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发布“残疾青少年发展状况与需求”报告称,我国残疾青少年的总体失学率较高,73%的人上过学或正在上学,从未上学的比例达到27%。其中,智力水平和残疾程度是影响残疾青少年上学的最大因素。...[详细]
“助残热线”让残疾人世界阳光灿烂
“喂,你好,这里是助残热线。”11月30日下午,46岁的董泉信正耐心接听着一个打进来的热线电话。有些话翻来覆去说了好几遍,却没有丝毫怨气。热线再“热”,他都不会嫌烦。一位原本需要别人帮助的残疾人,却用满腔热情帮助他人,给予别人爱的温暖。他生活在黑暗的世界,或许早已忘记了世界的模样,但他用爱心照亮他人的世界和自己的内心。...[详细]
摒弃无意识歧视 让残疾人心里无障碍
在这个充满人文情怀、人道精神的新时代,“人人生而平等”已成为现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理念。所以,我们的公共媒介对待此类事件要慎之又慎。媒介从业者应该避免使用歧视性语言,担当社会责任,净化语言空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在报道有残障的个体或群体时,应以中性的语言从“人”而非“残”的角度描述,不能把残障人所面临的问题表象化或简单归因为残疾。这样,媒介才能有效地避免对残疾人的无意歧视,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详细]
宁波“五谷画坊”工作室圆残疾人创业梦想
“‘五谷画坊’的艺术品尽量淡化公益色彩,公平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我们对产品绝对有信心。”工作室已经注册成为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实现长远发展,莫益民规划着未来让更多残疾人在“五谷画坊”实现艺术梦。...[详细]
愿社会读懂残疾人的心
从大环境上讲,这些年,国内残疾人的境遇还是有了很大改善。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风尚日渐形成,残疾人的社会权利有了更多保障,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大为减少。只有站在残疾人的角度去给予关爱,我们的潜能及人生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我们渴望有一天,残疾人不再是被动的受助对象,而是变为平等参与的主体,能够紧跟时代步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分子,实现人生价值。...[详细]
国际残疾人日——让无障碍少些“障碍”
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无障碍环境建设成为热议话题。近年来,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无障碍遇“障碍”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一些新建设施不规范、不便利成了“花架子”,一些创新举措难持久、难普及成了“装饰品”,一些陈旧观念未破除、未纠正成了“拦路虎”。如何让无障碍少些“障碍”?既要打好硬底子,更要抓好软环境。...[详细]
我用残疾人的眼看到了什么?
盲道基本全部被机动车占领,在地铁口修有残疾人用的降落电梯,不过早已积灰甚厚。许多属于残疾人的设施被正常人所挤占,好多残疾人都只能窝在家里,甚至不敢出门……...[详细]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