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管局谈公车改革:取消车辆处置过程将阳光透明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改革要点包括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社会化方式以及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等。当前公务用车状况如何?取消车辆将如何处置?此次公车改革难点有哪些?记者就这些问题专访了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资产管理司公务用车管理处负责人。...[详细]

 
北京车市对公车改革谨慎“点赞”
全国的公务车改革正式启动,引起京城车市的业内人士及消费者热切关注。改革后部分公务车去哪儿?它们的“身影”无疑吸引了二手车市场营销者和消费者的目光。业内预计,若这些公务车流入二手车市场,一定会带来影响,特别是丰富了车源后,旧车市场的价格会受到冲击。...[详细]
公车改革有望改变特权惯性
一个呼唤已久的改革,终于看到了上路的曙光,有了全国一盘棋的部署和“顶层设计”,无疑是改革全面深化的一大“利好”。车改最大意义,在于改变特权惯性。因为它会用事实告诉人民,也告诉人民的公仆,不是说领导干部,就什么事儿都公家包办:不但公务有公车,上下班有公车,旅行也有公车,甚至惠及亲朋好友。因此,若改革能很好地推进,将极大改变人民群众对公权力的感性印象,改善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形象。当然,更为实际的意义,是直接省下一笔庞大的公车开销。...[详细]
公车改革也要把司机送到站
在这次公车改革中,我们有对于司勤人员的一些托底举措:对因取消公车而失岗的司勤人员不能简单推向社会,主要采取内部安置的办法,用多种方式保障其能够继续就业。然而设身处地去想,司机以及相关后勤人员在让渡自身岗位的过程中,必然是焦虑和迷茫情绪并存。...[详细]
公车改革的难点在地方
好处很明显,但是公车改革的难度也显而易见,否则十多年来一些地方试点的改革也就不会裹足不前。即便从上到下推动改革,从中央部委开始改革,这种传导效应到了地方还是可能遭遇打折扣,毕竟当前的公车改革至少有三个难点,并且聚焦在地方。...[详细]
打中“七寸”避免公车改革走样
事实上,公车改革之所以耗时20年才渐进深水区,其实已充分说明其难度,既然导致改革进程迟滞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来自利益阶层的阻力,享受配车待遇的多是领导干部,车改将触及这一群体的切身利益,遭遇各种暗箱抵制,也就并不意外。公款吃喝禁令都可以通过多开发票的方式绕过,领导干部的公车取消之后,会否以其他改头换面的方式暗中延续,显然不能低估了领导干部们的智商与“创新”。...[详细]
公车改革须防既拿钱又坐车
不少网民认为,公车改革关键在于落实,须认真研究在发放公车补贴中的各类违规操作,防止公务人员既拿补贴又坐公车。在完善制度建设的同时,须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外部监督,彻底杜绝车轮上的腐败,比如可以对公车作统一标识处理,同时实施不能人工关闭的GPS定位。...[详细]
为公车改革“破冰”鼓掌
文件甫一公布,社会一片叫好。过去,曾有人如是调侃公车使用:三分之一时间公用,三分之一时间领导私用,三分之一时间司机和他人私用。直白的话语,反映出老百姓对公车使用之滥之乱的不满。更让人诟病的是,一些人开着公车耀武扬威,堂而皇之违反交通规则,种种“特权”之行,不一而足。公车使用不规范,很大程度上与“以权谋私”脱不了干系。...[详细]
公车改革的几个关键性细节问题
本次公车改革的最终方案,基本延续了“去公车化”与货币化补贴的地方车改思路,亮点主要在于对补贴标准的明确。接下来最关键的就是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详细]
确保公车改革改成改好
从治理“车轮上的铺张”,到深化“车轮上的改革”,从创新提供方式,到有效保障公务出行,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措施,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的重要内容,是顺应民意、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迫切要求,彰显了我们党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决心与勇气。...[详细]
公车改革,以公心树公信
公车改革大幕已启!听一听社会各界的反馈和点赞——“改革开放以来最大力度的公车改革”“终于要破局了”“敢啃硬骨头”,就可以知道,这项改革是何等地顺应人心,又是何等地牵动社会关注。...[详细]
1   2   下一页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