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有望改变特权惯性

发布时间: 2014-07-18 16:39:03   |  来源: 新民晚报   |   作者:王玉宝   |  责任编辑: 君君

 

日前,中央和各级国家机关公车改革方案正式出台: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司局级每月补贴1300元、处级800元、科级及以下500元。方案要求中央国家机关先行示范,年底前完成改革。

一个呼唤已久的改革,终于看到了上路的曙光,有了全国一盘棋的部署和“顶层设计”,无疑是改革全面深化的一大“利好”。车改最大意义,在于改变特权惯性。因为它会用事实告诉人民,也告诉人民的公仆,不是说领导干部,就什么事儿都公家包办:不但公务有公车,上下班有公车,旅行也有公车,甚至惠及亲朋好友。因此,若改革能很好地推进,将极大改变人民群众对公权力的感性印象,改善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形象。当然,更为实际的意义,是直接省下一笔庞大的公车开销。

车改是好事,但好事能否做好,则有待攻坚克难。我们知道,公车改革,从最初的民间呼唤,到点点滴滴的实践尝试,至今已近20载。这么长的时间,终于显出动真格的雏形,可见改革之难。为什么难?根本就在于改革政策的制定者、改革举措的推行者,本身也是被改革的对象,通俗说是“革自己的命”。既要让公务人员选择更加平民化的交通方式,又要将车改限制在不影响正常公务的范围;既要使车改不变成发钱的福利,还要取得公众和社会的理解,实现这各方利益、诉求和期待者之间的平衡,并非易事。

因此,期待车改有一个好“果子”,坚定推进、严格执行、方案细化,都是重点。比如,中央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很多原则性要求,要求各省尽快启动改革,国企和事业单位适时推出,但如何做到尽快,何时算适时,需要明确的时间表;“顶层设计”为各地具体实践预留了科学应变的空间,如补贴标准会有浮动空间,但地方能否严格在范围之内,不使“车轮上的腐败”变为“口袋中的福利”,需要严密监督;车改还涉及庞大固定资产的拍卖处理,如何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确保车改不滋生另一种腐败,需要审计跟进;公众广泛关注车改,如何使改革得到公众理解和支持,及时充分的沟通不可少,公开透明更是必须。总之,让公众显著感觉到公车滥用现象减少了,各级机关的公务交通支出切实降低了,这才算一个成功的车改。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之年。车改的上路,本身就壮大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阵容”。但现如今,几乎已没有哪项改革,不会触动既得利益群体,不会改变既有利益格局。改革之难,随处可见。但无论如何,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改革必须深化,突破利益藩篱的智慧必须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勇气不可少。相信,一个成功的车改,能为更多其他重大改革的突破,提供借鉴和基础。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