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平利县
发布时间: 2015-12-22 09:48:22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曹洋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生态保护优化工程
1、大力推进造林绿化。持续推进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工程,重点抓好山川、台地、县城、集镇、村庄、公路沿线沟渠河道的绿化,高标准打造S308、S207百里画廊景观带和绿色长廊,平利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村庄绿化覆盖率达45%以上,城镇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Ⅰ级水平。
2、抓好河道整治管理。将河道整治管理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重点工作内容,县城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坝河、黄洋河、岚河、吉河四大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级标准以上。加强河流常态化管理,清除白色垃圾,规范挖沙采石行为,广泛开展河道生态治理,恢复沿线水域自然生态,达到“流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效果。
3、搞好减排治污工作。严把项目引进准入关,避免引进污染企业进入。加大对重点排污企业的整治力度,严格按照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要求,实现工业企业全面达标排放。加强污水处理,完善县污水处理厂管网配套建设,加快推进镇、村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提升农村污水处理水平。开展农村节能减排,推广使用节肥、节药、节水、节地和节能等新技术,引导农民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
(二)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
1、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加快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全面清理集镇、村庄、公路沿线、河道两侧的垃圾,将村庄环境整治覆盖到所有镇村。重点整治村庄“八乱”,即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扔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积极推进改路改水改厕,完善垃圾集中处理,逐步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健全“户集、组收、村运、县镇处理”的农村垃圾集中处理体系。到2017年,农村垃圾集中收集率达到100%,生活污水收集处理65%以上,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农村水、电、路、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升级,实现全县通村路、连户路全域硬化、绿化,旅游示范镇村通村路要达到39座以上大巴通行标准。到2016年,全县80%以上镇村实现自来水覆盖率100%,水冲式厕所使用率100%,网络通信覆盖率100%,路灯覆盖面60%的目标。持续推进徽派民居改造工程,到2017年,全县60%的民居完成“改徽”,平利成为全国最大的徽派民居建筑聚集地。
3、加快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按照全县村庄布局规划,结合陕南扶贫搬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到2017年,建成有特色的农村新社区50个,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美化居住环境,形成集中、整齐、舒适、方便的美丽农村新社区。
4、建立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村庄基础建设、环境保洁、村容美化、村务管理等民主决策和监督机制,发挥监督员的作用,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不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事故的予以追究。要真正体现“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自我管理”的原则,把建设“美丽乡村”的主动权交到农民手中。
(三)实施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工程
1、建设“山水县城”旅游目的地。按照“一河两岸、两环三区、四街五桥、湖光山色”的建设思路,抓好县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公厕、停车场、星级酒店建设,到2018年全县可同时接纳游客3000人,满足旅游“住”的需求。抓好五峰山生态休闲公园、五峰楼展览馆、亲水广场以及县城周边一批重点景区建设,满足游客“游”的需求。抓好城南旅游购物一条街、纸坊沟美食一条街的升级改造,满足游客“吃、购”的需求。抓好坝河明珠夜景改造、月城文化娱乐一条街,发展茶楼、酒吧、演艺等休闲服务产业,满足游客“娱”的需求。
2、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风情小镇。按照“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竞争”的思路,挖掘全县11个镇的文化、旅游、民俗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风情小镇建设模式。率先启动长安旅游名镇、八仙古镇和大贵田园风情小镇的建设,打造首批美丽乡村旅游风情名镇。
3、做好美丽乡村旅游休闲功能改造。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突出乡村旅游功能,做好特色景点、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积极推进乡村旅游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开发一批以汽车营地、户外运动、主题农庄和精品会所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精品项目,实现乡村资源向旅游产业的提升和过渡,使美丽乡村成为游客休闲渡假、参与体验的重要目的地。
(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工程
1、坚持全域化大景区发展战略。以天书峡、女娲山、长安茶乡、芍药谷、瓮水沟、正阳草原、大贵-洛河田园风光带等重点景区为依托,在全县培育一批5A、4A和3A级景区,形成规模,做成品牌,成为平利美丽乡村对外的重要吸引点。对龙头村、翠茗园、琵琶岛等一些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的小景点进行资源整合,策划包装成统一的品牌进行销售运营,增强景区的市场竞争力。坚持百里画廊景观带率先突破,通过景观节点、街景改造和农业景观种植,整体提升平利美丽乡村对外形象。
2、探索乡村旅游转型过渡。以建设乡村客栈、体验农庄、休闲农家乐为切入点,推进乡村旅游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由资源竞争向特色竞争、由观光型到休闲度假型旅游转变。旅游小镇、美丽乡村都要围绕本地优势资源,依托当地农户居民,大力建设特色鲜明、风情浓郁的乡村接待点,留住游客感受当地生活,实现乡村经济蓬勃发展。
3、加快产业融合互促。农业围绕乡村旅游来开发,工业围绕乡村旅游来推进,环境围绕乡村旅游来打造,文化围绕乡村旅游来挖掘,农民围绕乡村旅游来创业,实现乡村旅游“一业兴百业旺”。打造一批集观光旅游、采摘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绿色园区,开发一批乡村旅游产品深加工的绿色工业企业,建设一批以乡村农家乐为基础的特色示范村,实现一、二、三产融合互促,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五)实施服务品牌提升工程
1、强化农村社会管理工作。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建立健全便民服务机制,坚持村务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改进工作作风,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农民法治意识,强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消除农村各种不稳定因素,推进和谐农村建设。
2、健全农村就业保障体系。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力度,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就业创业扶持制度。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养老保障水平,做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完善医疗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并轨,逐步提高农村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水平。
3、注重文化继承与传承。提升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中心、农家书屋等为平台,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加强优秀民间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和保护,特别是做好女娲文化、八仙文化、茶文化的保护和挖掘,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文化元素,使“美丽乡村”更具乡土特色和人文内涵。
4、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切实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美丽乡镇、美丽示范村和美丽家庭等创建活动,加强新市民和新村民素质教育,革除陈规陋习,有效提高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素养。
5、加强美丽乡村品牌提升。打造平利特色的精品文艺节目,成为平利美丽乡村的主打文化产品。加大宣传营销力度,通过对平利“中国最美乡村”品牌进行整体包装和形象策划,在各类媒体上进行立体推广,不断扩大平利美丽乡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