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手机版  |  桌面下载  |  邮箱登陆  |  论坛注册  |  站点导航定制
 

山东省昌邑市:用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乡村”

发布时间: 2016-03-31 10:49:30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曹洋

 

2014年8月1日《农民日报》以《乡村之美扑面来——山东昌邑市美丽乡村建设纪实》为题报道了昌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进做法

乡村之美扑面来

——山东昌邑市美丽乡村建设纪实

山东省昌邑市曾先后获评“全国生态文明城市”和“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作为老典型,如何向上提升,向深拓展,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再跨越,是市委、市政府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市委书记马跃启说:“我市在前些年率先探索出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紧抓美丽乡村建设不放松,做好农村发展文章,帮老百姓圆现代化美丽乡村之梦。”

近日,记者来到昌邑市,在柳疃镇,一幅村净、路平、地绿、人美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在记者眼前徐徐展开。十几个村庄被一条不宽但整洁的水泥路连接起来,路两旁绿树成荫,村内墙体颜色统一,大街小巷环境整洁,让人神清气爽。夜幕降临后,村民们开始了丰富的精神生活,人们或在文化广场上载歌载舞,或聚集在路灯下下棋、纳凉、聊天。正在体育器材上锻炼的前闫家车道村闫述云老人说:“现在村子变得越来越美了,生活一点儿也不比城里差。”

这变化,得益于昌邑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决策、决心和实实在在的措施。去年以来,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山东省开展的“乡村文明行动”,昌邑市以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为目标,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为切入点,以开展农村“三大堆(草堆、土堆、粪堆)”集中清理、违章建筑集中拆除两个“百日会战”为抓手,开展以净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为重点的村容村貌集中整治。通过整治,全市乡村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农村居民的文明素养得到很大提升。

由“脏”到“美”的蜕变——“记事儿以来就没这么美过”

在柳疃镇长胡同村采访时,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姜亦春打开了话匣子:“以前,村里草垛、粪堆随处可见。这些年,村里不少人买了汽车,在院墙外搭个棚子放车,弄得路也不好走了,街坊邻居心里不愿意又不好当面说,引发了不少矛盾纠纷。”

现在的长胡同村已是旧貌换新颜。“三大堆”和违章建筑全部清理了,坑洼不平的土路变成了硬化路,房前屋后统一栽上了绿化树,文明宣传画替代了墙上的小广告,城乡环卫一体化、文化活动广场、老年人活动室、农家书屋等现代文明“元素”改变了村民的生活。姜亦春发自肺腑地说:“我今年57岁,自从记事儿以来村里就没有这么美过,现在的生活条件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昌邑市早在6年前就创新性地实施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创立了生活垃圾“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的“昌邑模式”。每100户村民设1名保洁员,每10~15户村民设置1个垃圾桶,15个村配备1辆垃圾清运车,农村环卫托管率达到100%,形成了“全方位、无盲区、全覆盖”的大环卫格局,一举破解了“垃圾围村”的难题。

随着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深入推进,该市在农村调研活动中发现,虽然村里的主干道整洁了,但还不同程度存在卫生“死角”和乱搭乱建现象,房前屋后有不少草堆、土堆和粪堆,甚至有些以前建房剩下的石头、木头都堆了几十年了也无人问津。解决这些难题单靠村民自觉还不够,必须要政府主导、干部带头、百姓参与,才能彻底解决农村环境“顽疾”。为此,该市从去年9月份开始连续开展了农村“三大堆”集中清理和违章建筑集中拆除两个“百日会战”,在农村开展了一次彻底的“大扫除”。

拆除违章建筑和清理沉积垃圾看似简单,实际实施起来难度很大。柳疃镇党委书记王明胜说:“在组织实施时,通过村干部率先带头、包村包片干部挨家逐户做思想工作,村里专门划出草垛存放区,逐渐打开了工作局面。”该镇村民姜言信前几年看见别人盖车库占地盘,也在自家墙外搭了个大棚子搞养殖。在包片干部上门做工作后,主动拆除了棚子。他说:“现在也想通了,以前占着大家伙儿的公共资源也是不好意思,拆除了后路也宽拓了,心里也亮堂了。”


     2   3   4   5   6   7   8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