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手机版  |  桌面下载  |  邮箱登陆  |  论坛注册  |  站点导航定制
 

山东省昌邑市:用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乡村”

发布时间: 2016-03-31 10:49:30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曹洋

 

2、破解收费难问题,建立起“谁产生、谁付费”的资金保障机制。

近年来,由于垃圾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为了清理垃圾,还市民、村民一个整洁的环境,各地纷纷由政府出资,进行治理,但通过一些地区的经验可以看到,社会公益事业由政府买单在短时期内效果明显,广大村民受益颇多,但随着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推进,政府买单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给政府财政造成了沉重负担,在实施过程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资金不足影响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不利于广大村民环境卫生意识的形成,不利于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机制的建立。要想建立起城乡环卫一体化的长效资金保障机制,必须实现由政府买单到“谁产生、谁负责”的转变。

昌邑市在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过程中,不断创新资金筹集方式,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建立起市、镇、村分级投入机制,在大型环卫设施设备由市镇两级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农村日常保洁、垃圾收集清运、资源化利用费用纳入市财政统筹,市级承担40%、镇级承担20%(含农村五保家庭、低保家庭及残疾人、70岁以上老年人环卫托管费及村级垃圾桶购置费的20%部分),村级通过村集体出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按每年60元标准筹集)等形式承担40%,分级负担的筹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为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长效资金保障。

这种“谁产生、谁负责”资金保障机制的建立,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使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不再是短期行为,同时,也可以使广大村民形成一种环境卫生意识:就像使用自来水就要交自来水费一样,产生垃圾就应该交垃圾收集处理费用……

3、破解垃圾处理二次污染等难题,建立起资源化利用的长效机制。

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堆肥、焚烧,但这三种处理方式都普遍存在二次污染、低效率等问题,根本无法实现垃圾的循环利用,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

目前,大部分国家在垃圾处理方面,热衷于垃圾提前分类,国内许多城市也都在进行实践探索。实行垃圾提前分类的目的在于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处理量,增加可利用率,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可减少60%以上的垃圾量。虽然垃圾分类好处很多,意义很大,但在操作过程中却面临很多挑战:居民对垃圾分类认知低,垃圾种类繁多,分类不清;前期分类不到位,后期处理“大锅烩”……等等,如何能避开提前分类,而让垃圾实现资源化利用呢?

为破解传统垃圾填埋、焚烧等处理方式带来二次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的难题,昌邑市环卫局转变观念,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坚持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通过事企联合,建立了建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

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走市厂化道路,与潍坊市金丝达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合作,投资1.08亿元建设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该项目占地50亩,设计日处理城乡生活垃圾300吨,其主要工艺是经过均匀布料、输送、磁选、破碎、淘洗、浮选等工艺,将铁及建筑垃圾、陶瓷玻璃等重物和轻质物分离开来,铁回收利用,重物经过清洗后制成建筑材料。塑料、化纤、橡胶、木头、秸秆、树叶等轻质物送入厌氧罐,进行厌氧产生沼气用于发电,污泥沉淀浓缩制成燃料和肥料。轻质物经厌氧后进行筛选分离,分离出得塑料、化纤、橡胶等分别可进行回收利用,裂解生产再生油料,气化生产燃气。整个工艺不需要进行垃圾预分类。垃圾的分类和筛选贯穿于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全过程,克服了制约垃圾处理的最大瓶颈,彻底解决了垃圾中塑料、橡胶等不可厌氧物质无法回收利用的问题,使垃圾中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此项目于2009年8月份开工建设,于2010年11月投入运行。该处理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13项国家专利的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并已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果为国际先进水平。

昌邑市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作为昌邑市城乡环卫一体化的重要工作链条,它彻底改变了垃圾处理的传统模式,每项工艺流程均可产生经济效益,整个过程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处理过程,而是一个全部资源化利用的过程,它为解决国内生活垃圾处理难题闯出了一条新路,不仅有效解决了垃圾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而且降低了处理费用,达到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统一的目标。


     1   2   3   4   5   6   7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