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
发布时间: 2014-09-25 15:18:29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曹洋
五、生态文明理念得到积极倡导
(一)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力度
临沂市以“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大“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
一是在媒体开办专栏专题宣传生态文明理念。试点四年来已在临沂日报、临沂广播电视台开设“两型社会”专栏、生态文明专题30多次,发表署名文章、报道工作动态、开展“大家谈”500余篇,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二是编纂了《两型社会知识读本》,创办了《临沂两型社会建设与改革》刊物和“临沂两型社会建设网”,向全市人民广泛传播生态文明常识。
三是临沂两型社会建设办公室联合市委党校、市委政策研究室、临沂大学等六家单位所先后举办了四期“两型社会”建设改革高层论坛。每年一期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培训班成为惯例。
四是积极开展载体宣传活动,每年的“世界地球日”、“无车日”、“能源紧缺体验日”等主题活动,都营造了浓厚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
(二)广泛开展“两型”示范系列创建活动
为使“两型”理念深入到各行各业和每个家庭,临沂市从2010年开始,按照市政协提出的《关于在全市广泛开展“两型”示范创建的建议案》,在全市广泛开展了“两型机关”、“两型社区”、“两型企业”、“两型学校”、“两型医院”、“两型酒店”、“两型商场(市场)”、“两型家庭”八大系列创建活动。三年来,全市共备案创建“两型”示范单位850个、示范家庭3000户。2013年5月以临沂市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的名义,对创建验收合格的218个两型示范单位、210家创建集体、500户两型示范家庭进行了表彰授牌。
(三)积极推广绿色生活模式
临沂市为将两型理念、生态文明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广泛渗透到广大群众生活之中,采取了全社会动员、全社会参与的方式,不攀比、不张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改变传统生活方式。倡导“绿色出行”,垃圾分类入桶,相互监督制约随地吐痰,随手拍摄车外丢垃圾,提倡饭店点菜适度“消费”和家庭低碳生活,倡导“文明餐桌”进家庭、进酒店,都收到了显著效果。
六、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基础日益扎实
(一)环境保护制度日臻完善
近年来,临沂市在全面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根据环保面临的新形势,在环境保护制度建设上进行了工作创新。
一是出台的《临沂市生态环境监察试行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环保执法权责范围,明确了执法主体,落实了执法责任。
二是在全省率先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监管共同责任机制的通知》,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环境监管职责和工作流程,建立了水利、环保联动机制,形成了大环保工作格局,所形成的经验在全国得到推广。
三是创新水污染防治和监管体系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副县级规格的环境安全应急管理中心,在重点乡镇、街道设立了30处环保所,设立42处跨县域水质监测考核断面,保证了24小时水污染监管到位、应急处置到位。
四是加强了对污水处理的绩效考核。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纳入县区政府年度考核体系,建立了出境省界断面水质联合监测机制、责任机制和“属地管理、属地负责,条块管理、共同负责”的全流域、全过程、全渗透的管理体制,建立了重大环保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和跨流域断面水质生态补偿机制,确保了水环境的安全。
(二)林权、水权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
在全市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临沂市又继续开展了“林权保护、林权流转制度、林权支持保护制度、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林业金融支撑制度、森林保险制度、林木砍伐管理制度和建立稳定的林业投入增长机制、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配套改革,有些已经取得积极进展,待取得成功经验后即可形成正式制度体系。全市小农水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早已形成正式文件,制度体系建设日益完善;以30万吨饮水工程建设为突破口,临沂市正在积极探索实施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新体制;从2013年开始全市市场化配置水资源改革步伐明显加快,有望形成新的水资源开发、合理利用、充分利用新机制。
(三)创新“飞地经济”模式
为解决生态地区、特别是限制开发地区和禁止开发地区发展受限、招商引资项目无法落地问题,临沂市于2012年出台了“飞地经济”发展政策,在土地供应、税收分成、销售收入统计、就业、水电供应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实现了工业存量项目、新的招商引资项目可以跨县区、跨乡镇向省级以上适宜落地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布局。这项改革举措,既有利于相同产业集聚发展,也有利于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实。截至2013年底,全市共有223个工业项目实现飞地转移,已达产项目210个,总投资456亿。
(四)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责任目标考核机制
自2010年来,临沂市按照“改革任务项目化,项目推进责任化”来设计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工作推进与考核机制建设。
一是将《临沂市“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确定的8大改革重点领域工作,以《三年实施方案》的形式,分解成503项具体改革与发展任务,落实到有关责任部门和县区。
二是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原则,每年再确定年度改革与建设任务,责任到牵头部门,做到年初有部署、年中有督导、年底有考核。
三是考核结果纳入全市对各县区、市直各部门年度考核总分中。在千分制年度考核指标体系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内容已经占到40%的比重,有效地强化了生态文明考核的硬约束。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