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
发布时间: 2014-09-18 11:20:38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曹洋
二是实施“三大”生态体系。
(一)实施产业优化工程,加快建设结构优化、循环高效的生态经济体系。
(1)发展生态农业。加强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新增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60个以上。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农药利用率控制在70%以下,化肥使用强度低于260千克/公顷。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新发展太阳能示范村150个、沼气示范户5万户。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发展标准化畜禽养殖场1000个。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扩大改善灌溉面积30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和改造中低产田15万亩。(2)发展生态工业。积极引进、培育、发展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产业,重点扶持机械制造、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限制压缩重污染、高耗低效产业,形成以机械制造、食品医药、轻纺、节能环保等支柱产业为主导,其它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3)发展生态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绿色物流、绿色餐饮等现代服务业,推进生态型服务业的发展。全力打造北部山水生态游、西部湿地温泉游、中南部历史文化游三大旅游板块和“墨子鲁班故里·湿地红荷之都”的旅游品牌,加快“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创建步伐。加强景区内自然资源的保护,强化各类污染治理和环境整治,所有景点的生活废水和生活垃圾实施治理,实现达标排放;三星级及以上宾馆、酒店全部达到绿色宾馆饭店要求。(4)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原则,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相结合,实现企业、园区、社会三个层次循环经济的互动发展。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培植省市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15家以上。加强节能降耗工作,建立淘汰落后机制,推进重点耗能行业的节能降耗;积极探索节能减排市场化运作新模式新机制。加强节约集约用地,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搞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塌陷地、涝洼地治理,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加强节约用水,加快发展节水型农业,实施一批节水推广项目;推进城市一水多用和中水回用,确保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以上,城市中水回用率达到30%以上,地表水拦蓄率达到45%。
荆河公园一角
(二)实施污染防治工程,加快建设山青水绿、蓝天洁净的生态环境体系。
(1)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加强水污染治理,全面构建“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重点抓好辖区四条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实施重点排水企业再提高工程,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切实改善断面水质和流域生态环境。加强大气污染治理,突出抓好城市扬尘、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和化工异味治理,加大治理力度,严禁尾气超标车辆上路行驶。加大供热配套管网建设,供热管网达到130公里,实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新突破。加强噪声污染控制,开展城市噪声达标区建设,加大交通、施工、工业、生活等四个领域的噪声污染防治。加强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推进危险废弃物、医疗废弃物、生活垃圾、餐厨废弃物等有害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工作,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和社会源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效率。(2)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生态功能区划,按照不同地区的功能定位,实施生态环境分区、分类保护,规划建设三条生态链条,构建生态自然屏障。实施水生态系统保护,重点开展饮用水、河流、湖泊等水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严格保护饮用水源,禁止从事污染水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小流域综合整治,实施好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栽植水保林、经济林,治理水土流失和农村河道污染。推进“森林滕州”建设,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耕还湿、农田林网、城乡绿化、围村造林等重点工程,新增成片造林面积6万亩,新建完善路域、水域、农田林网“三网”绿化面积50万亩。开展绿色矿山整治,监督落实矿产资源开采环保前置审批制度,推进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实施土地污染治理,开展污染土壤调查,加强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逐步改善土壤状况。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强化野生动物保护,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3)加强生态预警监管。围绕预防、预警、应急三大环节,建立完善生态安全监测系统,完善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网络,提高生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三)实施文化教育工程,加快建设善待自然、和谐文明的生态文化体系。
(1)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把生态文明作为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促进生态文化知识的持续传播。加强对企业、社区等基层群众的生态文明教育和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力度,广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优秀典型,逐步形成善待资源环境光荣、滥用资源环境可耻的风气。(2)建设生态文化载体。充分发挥滕州“一塔六馆”、国家级、省级环境教育基地等文化设施传播生态文化的功能,使之成为弘扬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加强生态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建设和管理,使之成为承载生态文化的重要平台。保护和开发生态文化资源,建设一批生态文化保护区,维护生态文化多样化,不断增强公众的生态意识和责任意识。(3)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大力开展生态市创建,积极建设生态镇、生态村,积极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机关、绿色家庭等系列创建活动,形成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创建的崭新格局,形成人人自觉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
美丽滕州
三是落实“三项”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生态强市、生态优市”可持续协调发展理念,始终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全面负责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协调指导和发展,各镇街、村居、各部门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建立健全市、镇街、村居、部门四级联动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体系,全市形成上下联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合力推动的长效机制,确保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有序推进。
(2)层层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庞大的长效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高标准高起点地编制《生态滕州建设规划》,制定《滕州市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实施方案》,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年度及时下达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明确任务,细化工作目标,层层落实责任,同时制定严格科学的考核奖惩考评机制,把生态建设与领导实绩考核相挂钩,严格考核奖惩,全市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3)全面提高全民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为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氛围,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利用各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宣传活动,充分调动和发挥全市广大干群重视、支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建设经济发展、城乡美丽、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政治清明的幸福滕州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