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心理发店

爱心食堂
当记者来到武侯区玉东社区时,很多居民正在院子里享受久违的春日阳光,但社区里的爱心食堂和爱心理发店或许比阳光更让人感觉温暖。打理这两家爱心店的是一对外来夫妻,妻子负责理发店,而食堂则由丈夫操办。谈起这两家店,夫妻更多的是对社区的感恩。
爱心食堂、爱心理发店不为赚钱,就是为老人服务
丈夫郭太宗,46岁,20年前效力于成都武警部队。退役后,则在一家化工研究中心当保安。后来转行做了厨师,从学徒到自己掌勺,最后开起了自己的餐厅。“两家餐厅后来都关了,可能是地理位置不好的原因吧。”郭太宗对于创业曾经一度心灰意冷。
2005年,生意失败的郭太宗和妻子李孝珍在社区开起了理发店。去年9月,社区为了能更好的为老人服务,准备在社区成立一家爱心理发店。得知此事的李孝珍在和社区商量后,将理发店正式更名为“爱心理发店”。
所谓爱心理发店,即90岁以上老人在店内剪头发不收费;80岁以上老人在每个月9号可以免费剪头发;如果老人行动不便,李孝珍还会上门服务。李孝珍说:“这项服务会一直持续下去,想为社区尽一份力。”
记者来到店内时,两位年轻女士正在做头发,她们是这里的常客,对李孝珍的手艺赞赏有加。李孝珍介绍:“一般上午来的都是老年人,下午年轻人多些。理发店只有我一个人,所以每天也只能帮到十几个人。”
至于社区的爱心食堂,则是去年7月厨师离开后,郭太宗主动找到社区要干这份工作的。
爱心食堂只供应午餐,两荤一素只要8元钱。“爱心食堂是为了方便老人每天中午吃饭,并不是为了赚钱,最想的就是服务好社区。”每天中午郭太宗还会和老人一起吃饭、聊天,老人们也经常向他倾诉。
社区书记杨金惠非常感谢这夫妻二人的热心,“为探索社区老人居家养老模式,我们逐步开设了爱心食堂和爱心理发店。这夫妻两人主动来申请做这份工作,感谢他们为社区做的贡献。”
回馈社区感谢社区培养孩子
那么这夫妻二人为何如此感激社区、回报社区?原来夫妻俩的儿子于去年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我们文化有限,没有办法给孩子太多辅导,但孩子从上小学开始便经常参加社区公益活动,这些经历对他的影响很大,是社区的帮助让他健康成长。”
目前夫妻两人收入不高,不能在经济上给予孩子过多支持,因此郭太宗更庆幸儿子的争气,“孩子考上大学后,我们给他买了从小到大最贵的东西—一双700元的NIKE运动鞋。孩子一个月生活费1200元,从未向我们要多的钱。”李孝珍说儿子很懂事,每周会打电话让他们注意身体。“孩子这么有出息真要感谢社区对他的培养,我们现在应该回馈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