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旅融合国际峰会专题报道

首页>魅力城市

广东省四会市

发布时间:2018-11-05 15:31:4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曹洋

【地理位置】四会位于东经112º25′25″~112º52′35″,北纬23º11′40″~23º41′42″之间,广东省中部偏西,西、北、绥三江下游。东与佛山市三水区交界,南与肇庆市鼎湖区相连,西北与广宁县接壤,东北与清远市清新县毗邻。属珠三角经济区,是肇庆市东大门和经济中心区,绥江经济走廊龙头城市,也是珠三角通往粤西和广西的交通要冲。全市总面积1166.38平方千米,市政府设在东城街道。

   

【地形地貌】四会市境内地形平面似竖立的桑叶,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西宽约30千米,南北长约45千米。北部和西部多为山地,占总面积44.3%;中部多为丘陵与河谷盆地,占总面积31.2%;南部和东南部多为冲积平原,占总面积24.5%。最高山峰是三桂山,海拔888米。

【行政区划】四会市下辖龙甫、地豆、威整、罗源、迳口、大沙、石狗、黄田、江谷、下茆10个镇和城中、东城、贞山3个街道办事处,有113个村委会、44个社区居委会和2251个村民小组。

【气候和水文】四会市地处低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2017年全市年平均气温21.9℃,极端最高气温38.3℃,极端最低气温2.5℃。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638.2毫米。年日照时数1572.3小时。四会水力资源丰富,境内主要河流有绥江和龙江,最长的河流是绥江,全长226千米,其中市内河段长49千米。全市水资源总量519.44亿立方米。

【人口】2017年末,四会市常住人口49.43万人,户籍人口42.7万人,城镇常住人口比重63.8%。

【物产资源】四会是“中国柑桔之乡”。明朝时期,四会贡柑被列为朝庭贡品,享誉中外,四会沙糖桔被评为“广东名优果品”。四会玉器产业日益壮大,全市拥有玉器卖场13个、玉器商铺4000多家、玉器加工厂500多家、加工作坊5000多家,从业人员15万多人。年加工玉璞1万多吨(占缅甸翡翠原石产量70%),年产值200多亿元,是广东四大玉器加工市场之一,玉器挂件和饰件占国内市场份额70%以上,翡翠产品以加工制作摆件艺术品见长,占国内市场份额70%以上,其玉雕风格融合当地、河南南阳工艺和福建莆田木雕、石雕工艺。产品出口东欧、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台地区,已成为四会特色支柱产业。曾获“中国玉器之乡”“中华翡翠加工基地”“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等称号。四会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众多,湖光山色,景色秀丽,贞山风景旅游区、威整十里奇石河风景区、邓村古法造纸第一村及正在开发的地下森林公园等一批景点成为省内外游客休闲观光的热点。

【矿产资源】2017年,四会市主要开采矿种有建筑用花岗岩、建筑砂岩、建筑石料用灰岩、水泥用灰岩4类。

经济建设

2017年,四会市地区生产总值382.49亿元。

【工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42.75亿元。全市有4个园区纳入肇庆“园区建设年”主要发展载体,启动规划建设用地400.75公顷,新增开发及盘活土地178.11公顷,总投资61.6亿元;新增落户动工项目24个,总投资38.2亿元。

【农业】2017年,四会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8.52亿元,启动省全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工作,率先在全省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建设美丽乡村融资(试点)合作框架协议,首期贷款2.87亿元已到位。罗源镇成为新一轮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示范区,获省专项资金1亿元,项目进入招投标阶段。首批933条自然村全面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完成沙头、镇郊等4个美丽乡村建设,高狮、江头等24个美丽乡村加快建设。以PPP模式推进241个村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优化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农村垃圾处理率100%。建成省级卫生村46个。基本完成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省级水利示范县建设工程。

【贸易】利用淘宝、YY、眏客、花椒、虎牙等直播平台销售和推广四会玉器,全市有玉器直播公司100多家,个人形式直播200多家,每天销售玉器6000—8000件,月销售额400多万元。与阿里巴巴联合打造“文化中国——四会翡翠产业馆”,入驻商家70多家,为玉器企业提供销售收入3亿多元。开展“互联网+普惠金融+特色农业”业务,建设宇培电子商务分拨结算中心等电商项目。8月,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国家标准版在四会港上线运行,报关报检完成1353单。通过四会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93.86万吨;进出口集装箱吞吐量10.81万TEU(国际标准集装箱)。

【文化】2017年,四会市图书馆通过“国家一级馆”复评,获“全国文明单位”“2016年全民阅读先进单位”称号;有藏书53.8万册,数字资源总量20TB;市博物馆获“肇庆市文明单位”称号,有馆藏文物2000多件;组织“阮公佛传说”“贞山传说”“江谷窝粉制作技艺”等6个项目申报登记四会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市文化艺术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建成地豆、大沙2个省级文体广场示范点和东城街道清东村、沙头社区,地豆赤草崀村,城中街道下布村等5个文化服务中心。全年组织大型文艺演出7场、送戏下乡50场、送电影下乡1300多场、“到村送戏”13场、“进城献戏”13场、“历史学堂”9场、“民歌讲座”10场、“培训学习”4场、“新书展览”2场、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200多场次;文艺作品创作33件,其中广播剧《军号嘹亮》获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旅游】近三年来,四会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落实中央、省、肇庆市和四会市关于促进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发展工作部署,按照“政府搭台、市场运作、旅客参与、多方共赢”的指导思想,结合我市“一核一轴一廊”新发展格局,制定四会旅游发展定位:以“岭南原乡,翡翠四会”为主题,打造“珠三角一小时休闲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掘并整合本地特色旅游资源,擦亮六祖文化、玉文化两大文化旅游品牌,培育和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旅游发展从观光休闲为主向休闲、度假、旅居转变。进一步培育推动旅游产业化发展,努力把旅游产业打造成综合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四会市依托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玉文化、六祖文化、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旅游文化延伸产业链,逐步形成文化旅游产业带。初步形成文化旅游发展的三大区域,包括以玉文化为特色的中心商务旅游区、以六祖文化为核心的禅宗文化体验区,以下茆、江谷、地豆等镇为重点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观光区。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三年四会市接待旅客分别是350.64万人次、371.57万人次和398.69万人次,同比增长分别为7.1%、8.8%和7.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分别是18.42亿、19.26亿和19.9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5%、3.3%和3.1%。2017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4%,旅游业综合贡献率为9%,对社会就业的综合贡献率为18%。目前全市拥有景区4个,景点16个,率先在肇庆市创建威整瀑布奇石河景区和万兴隆翡翠城2个AAA景区,4家农家乐获国家旅游局颁发的“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称号,特色古村落5个,农家乐特色街3条,特色农家乐约60家,其中肇庆星级农家乐9家,乡村旅游示范镇(村)3条,五星标准酒店1家,精品酒店18间,床位约3200个,旅行社2家(营业部10家)。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