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

发布时间: 2016-12-02 11:59:17 |来源: 联盟中国 | |责任编辑: 曹洋

 

(三)排查违规项目,落实环境责任

针对全国各地均存在大量环保违规项目的情况,在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后,国家到地方从2016年起全面开展环保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整治工作。高明区响应中央号召,对全区范围内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排查出相关企业293家,由区环保部门联合镇街环保部门召开多场次“环保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整治工作宣讲会”,针对违规项目的违规性质,采取关停一批、整治一批、完善一批,督促违规项目单位落实环境责任。

(四)开展生态创建,提升环境质量

为加快建设宜居型生态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高明区积极启动各项生态创建工作。荷城街道、杨和镇、明城镇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镇”,更合镇被命名为“广东省生态乡镇”。高明区已有51条行政村完成市级生态村建设,其中更合镇白洞村还成功创建为广东省生态村。纪念中学、更合中学、德信实验学校被命名为“广东省绿色学校”;荷城街道金华社区被命名为“广东省绿色社区”;霭雯教育农庄被命名为“广东省环保教育基地”。

(五)重视环境管理,提升环境监测能力

一是大力推进VOCs认证工作。为对污染源、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环境执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高明区共投入400多万元建成了VOCs实验室,并于2013正式获得VOCs监测资质。二是建设水质、大气自动监测站。继2012年投入675万元,建成富湾水质自动监测站及富湾大气自动站后,于2015年投入约600多万元,分别在明城镇、更合镇、杨和镇布设大气自动监测站,三个镇街大气自动监测站于2016年正式运行。三是加强常规监测设备建设。为提升环保部门的监测能力及污染事故处理能力,高明区加大财政投入用于更新、补充一批监测仪器,包括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测汞仪等大型设备,使得区环保部门的监测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六)加强环保宣传,完善社会监督

一是强化环保宣传。高明区通过“一报两台”、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环保新闻、环保知识,由“媒体曝光、被动应付”向“主动曝光、合力宣传”转变,增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提醒企业切实履行环境保护责任。二是每年开展6月5日“世界环境日”系列宣传活动。每年根据不同的环境宣传主题,举行一系列环境保护宣传活动,通过大型活动开展,逐步提高全民环保意识。2016年,区环保部门实行“蒲公英”环境宣传教育计划,在广东省得到认同和推广,形成了高明区的宣传品牌。“蒲公英”宣讲团以机关、乡镇、社区、村居、企业、学校为载体,将环保是生活、生产、经济等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这一理念传播至社会各界。三是完善网络舆情及环保投诉处理程序。区环保部门建立投诉回访机制,一旦接到投诉,5个工作日内将通过电话、书面等方式予以回复,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跟进、处理投诉问题,妥善解决投诉热点和难点,信访投诉率逐年下降。实施群众有奖举报机制,2012年至2016年,共受理21宗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奖励金额19.35万元。

图说:绿色高明:同舟共济

(七)环保典型——再造沧江,保护好高明人的母亲河

沧江河从高明西部老香山发源,自西至东横贯高明全境后注入西江,总长82.4公里,流域面积涵盖91.5%的高明土地。历史上,沧江河水质长期保持Ⅱ类水质,展现“百里沧江、百里画廊”风貌。但以2000年为分界点,沧江河水质在2000年以后急转直下,下降到Ⅳ类甚至部分劣Ⅴ类,意味着部分河段成为“无用水”。2000年同时也是高明从农业向工业转轨的重要时间节点,这一年,高明首次进入全国百强县(市),名列第45位。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沧江河黑臭作为当地最突出的环保症结,其综合治理于2010年正式启动。至2016年,高明区这6年来围绕沧江河所进行的综合治理,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治理成效则呈现螺旋式上升。

第一个阶段从2010年到2013年。这一治理周期所提出的目标是:用3年时间,即到2013年底,使沧江河明城上游水质常年稳定达到Ⅲ类水标准,使城区河段黑臭现象得到消除。但这一目标并未完全实现。在2014年2月下旬召开的高明区“两会”上,高明区政协委员直指,“‘再造沧江’工程总体效果不佳,水清不臭的首要目标未能确保,高品位的沧江水生态环境更是未能实现”。

于是在2013年底,高明区党委政府对“再造沧江”工程进行了再研究、再规划、再落实,并于2014年出台了“再造沧江”的改良方案,提出控污、治污、去污“三位一体”治水新思路,寻求在第一阶段治理成效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沧江河水质,消除城区河段黑臭现象,逐步恢复城区河段水环境生态功能。

同样是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佛山推出“一河一策”整治方案,从全市层面将辖区内的重点河涌纳入整治。到目前,高明共有11条河涌纳入市级考核。其中,三洲大涌、杨梅河、更楼河及沧江河明城峰江陂至新圩交界段4条河涌,已于2015年底完成整治,达到V类水的考核标准;高明河、秀丽河、南岸围主渠、下泰和主渠、富湾运河、独岗主涌、电排主涌7条河涌,则作为第二批纳入考核的河涌,要求在2016年底前达到V类水要求。

高明区国土城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11条河涌有的是沧江河的干流,有的是重要支流,把11条河涌整治好了,沧江河水质改善就有了最坚实的保障。这也意味着,围绕沧江河治理,上级要求和群众呼声形成了共振。

在多方合力的治水努力之下,不少人感受到了沧江河水质的改善。“2015年以来沧江河的水质改善比较明显,不仅鱼的品种变多了,钓上来的鱼我们也敢吃。”在附近工厂上班的陈伯均,时常到沧江河三洲桥下钓鱼,已经有5年钓鱼经验的他,见证着沧江河水的变化。“2014年以前的沧江河水发黑发臭,有时排污口还飘来大量的泡沫,河里面的鱼很少,就算钓上来也基本不敢吃。”

对沧江河水质改善有着深刻体会的,还有以河为生的渔民们。2016年5月24日,沧江河三洲旧桥段停泊了12艘渔船,均建起网箱做着鱼苗生意。“现在可以直接用沧江河水养鱼苗,附近很多鱼塘的鱼苗,都是由我们这供应的。”一位严姓船主说,以前不敢用沧江河水直接养鱼苗,“现在好很多了,草青水清,流动的河水养出来的鱼苗也非常活跃。”

与之形成印证,在佛山市环委会5月10日公布的2016年环境保护“一岗双责”责任制第一季度考核结果中,高明河涌达标率达125%,排名全市第二。

图说:绿色高明:扬帆启航


     1   2   3   4   5   6   7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