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北仑打造循环经济4.0模式

发布时间: 2016-11-01 15:53:38 |来源: 联盟中国 | |责任编辑: 曹洋

 

申洲针织中水回用

四是三大基础设施链网逐步完善。能源、水与固废处理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形成开放式的“区域大循环”。北仑区拥有华东地区最大的火力发电厂,集中供热系统已为区内95%以上的工业用户提供热蒸汽,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供水和废水处理设施基本完善,“二次水改”工作已全面完成;固废处理系统已形成处理生活垃圾、工业危险废物、建筑垃圾的综合处理系统。

——水循环网。北仑区统筹规划水资源利用的各个环节,以 “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抓手,在保供水、抓节水方面,开发非常规水资源,能用尽用,建设雨水回用系统、海水淡化系统以及河网水源应用过滤等;制定北仑中心城区再生水专项规划,通过建设再生水厂,构建“区域水循环”,将废水经过再生以后循环利用。基本形成了“取引水→水厂、自备水站→生产生活用水→污水处理→再生回用→处理排放”的区域水资源循环系统,建成全省最大的工业再生水工程——岩东再生水厂一期工程,铺设再生水管道12.6公里,日再生水生产能力10万吨,极大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亚洲浆纸业封闭式煤堆场

——能源循环网。积极推进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应用及生物质能等可再生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动能源结构向清洁化方向转型。主要涉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节能技术改造、废物废水回收利用、余能余压回收利用、能源梯级利用等五个领域。主要建设项目有:穿山风电项目和中营北仑福泉山风电场项目实现并网发电;区内建成33MW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全部投产后年可发电约3000万千瓦时;位于白峰中宅的浙江中海油LNG一期投入使用,二期即将开工建设;LNG冷能空分项目和宁波热电春晓热电联产项目等,项目总投资约37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年节能量约16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近1000吨,节约新鲜水2000多万吨,具有显著的资源环境效益。

——废物循环网。积极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及生活垃圾的收集、回收、处理和交易,形成支撑北仑区废物、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回用系统。推进亚洲浆纸造纸污泥焚烧炉技改项目和宁波钢铁固废综合利用项目等。北仑环保固废处置中心危险废物焚烧处置项目二期工程投入使用,总投资1.19亿元,包括一条50吨/天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焚烧生产线、40吨/天污泥干化设施、30吨/天医疗废物干式化学消毒法处理系统和相应的辅助设施,三期工程开工建设,总投资1.36亿元,拟建设100吨/天危险废物焚烧处理装置一套。

台化塑胶蓄热式焚烧炉(RTO)

五是循环经济管理机制创新发展。在企业方面,小循环全面起步,建设一批循环经济技术领先企业,加强企业内部的资源循环利用,着力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和流程改造,如宝新不锈钢公司二期工程建设了废酸回收和废油、废纸回用再生系统,废弃物回用率大大提高;亚洲纸浆公司回收废纸占所用纸浆原料的85%以上,并形成了“造纸→污泥→发电”废弃物利用链。在社区方面,北仑已在牡丹小区、里仁花园等50多个小区试点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约5.5万户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区里配套专门的分类处理车辆、分类收集处置工厂,包括旧衣服、淘汰的大件家电、玻璃等都将依靠不同的渠道和专门的组织予以循环利用。在政府层面,通过建立循环经济信息化平台,循环经济技术支撑得到加强。建立北仑循环经济网、北仑区(开发区)节能服务网、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信息平台等网络信息工作平台,并陆续开发出一系列极具特色的节能信息化模块软件。

未来,北仑循环经济的发展将立足循环经济“点-链-网-体”发展时序的北仑2.5时代,加快构建引领北仑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生态发展大格局下的3.0体系,通过实施循环大数据战略,加大循环经济的信息系统建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推动北仑循环经济从“项目建设”向“数据建设”转变,创建循环经济4.0示范区。


     1   2   3   4   5   6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