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北仑打造循环经济4.0模式
发布时间: 2016-11-01 15:53:38 |来源: 联盟中国 | |责任编辑: 曹洋
一、北仑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和优势
一是产业优势。北仑拥有县域经济尺度上最全的工业门类,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产业骨架。北仑区在工业制造业30个二位数行业中占29个,只缺乏烟草制造业,四位数行业有多达180个左右,产业门类齐全。石化、汽车、装备等产业有明显的集群化发展特征,北仑作为宁波三大石化产业集聚区之一,具有较好的石化产业发展条件和发展基础,已形成台塑台化、逸盛石化、新桥化工、海越新材料等核心石化产业群,涵盖中下游产品的石化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从各企业主要原料、产品及其之间的上下游关系看,呈现“中游集中、下游延伸”的产业链特征。以乙烯、丙烯、丙烷等为原料,向中下游延伸到合成树脂(如台塑台化的改性聚苯乙烯塑料ABS、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等)、合成原料单体(如逸盛石化的精对苯二甲酸PTA)以及合成橡胶(如科元的丁苯橡胶SBS)等。
二是港口优势。北仑港口优势突出,港产城一体化的循环经济模式,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在重大产业发展格局上,北仑形成了“一带一区一城六基地”(临港工业产业带、梅山保税港区、滨海新城、霞浦现代国际物流产业基地、大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大碶高档模具及汽配产业基地、小港装备产业基地、汽车工业基地、城区高端商务基地)的九大产业基地(功能区)。临港工业产业带,主要发展钢铁、石化、能源、化工和海洋工程装备等现代临港工业。北仑已基本形成集中规模化、隔离式布局的石化产业功能专区,空间集聚特征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青峙化工区和台塑石化专区,集聚了北仑主要重化工企业。产业集聚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行业协作和资源磁场效应,有利于依托功能规划分区,谋划促进北仑石化产业一体化布局、错位式发展。
三是企业优势。创新企业开始引领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十二五”期间,全区创新型初创企业累计达到569家,市级科技型企业80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20家,市级及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95家。目前全区已涌现出一批发展潜力大、竞争实力雄厚的领军型高新技术企业,其中逸盛石化、海天塑机、吉利汽车、大千纺织、拓普集团、信泰机械、继峰汽车等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选浙江省百强高新技术企业榜和浙江省技术创新能力百强企业,上榜企业数居宁波市首位。
四是政策优势。北仑区政府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在政策法规方面,北仑区政府每年根据《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政府宁波开发区管委会关于印发北仑区(开发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扶持政策的通知》文件精神,制订《宁波市北仑区(开发区)循环经济、节能降耗、低碳发展专项资金补助实施细则》。在财政上,每年不少于2000万元循环经济、节能降耗、低碳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区企业实施节能技改、鼓励实施循环经济项目以及鼓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等。
北仑电厂5台发电机组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脱硫效率达到95%左右;2台机组同步实现脱硫脱硝
宁波钢铁高炉外景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