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光:十三五环境保护的战略性想法

发布时间: 2014-09-28 12:36:12   |  来源: 联盟中国   |   作者:曹洋   |  责任编辑: 曹洋

 

最后我们谈谈,未来十三五环境保护的战略到底应该怎么制定,可以从很多方面提,我们从严从紧、社会制衡,整体优化这是概念,概念定下来可以进行具体部署。什么是从严从紧,明年开始包括到了十三五,中国的环保的政策法律法规体系将会从严从紧,这是毫无疑问,没有任何更多可以解释的。新环保法明年1月1日开始实行,里面规定的强度还有各种政策措施比现在的老环保法强了很多,已经从严从紧开始了。治乱世用重典,没有严格的法治体系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在环保方面这几个问题是大家都知道,是存在的,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这些问题常年存在,问题比较突出。很多领导被撤职,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按照法律规定的职责去履职,有一定的风险。你按照法律干的时候很困难,但是一旦被暴露出来之后,你被查,处在很难为的地位里。你不履职,还是要承担责任。从严从紧就是解决这些问题。从严从紧怎么做?在哪儿地方体现,总体来讲就是依法治国,重典施政。重典施政过去我们力度小,解决不了问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要全面部署依法治国,很显然环保领域是依法治国的重点,是迈大步的领域。过去比较松或者是条件不具备,大家又没有环保意识,法制意识,所以违法现象比较普遍。依法治国重典施政,从严从紧,讲的是按照依法治国的要求,采取严格的环境法治,收紧各项环境标准,采取向发达国家学习借鉴比较严厉的制度体系,这些东西现在都在弄了很多课题组在研究。一个课题组解决一个问题,排污许可证制度到底怎么实施,要不把他作为非常严厉的手段,要不就用别的办法,总之都在成立了很多很多课题组研究制度改革,都是中央的改革决定。

总体来讲从严从紧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实施,第一从立法这个角度来实行从严从紧,很显然环保法已经很严了,不是说有了环保法就万事大吉,有很多法律法规是环保法覆盖不了。有很多环境的排放标准、空气质量标准也还不是环保法所能解决的。下一步在立法方面,我们首先把环境保护优先进入到法律体系里面,提高各种环境规范标准,提高准入门槛。各种产业将来想要进入我们的这个经济体系,会受到更严格的审视,这就有了公众参与,公众参与在立法环节上有重大的作用,以后立法都会搞公众参与。

执法领域里面要做的就是做到这几点,首先是程序执法,在程序上要先做到为什么环保部门的官员受到处罚,主要是程序上不完备,该去检查没检查,该去核查没核查。然后就是严格的核查,及时查处,依法处罚,按日计罚。第三个是司法领域要强化,目前司法领域里对依法治国、环保方面比较弱。首先是因为各级法官不愿意再接这种案子,尤其是资源环保的案子非常的专业,法官不太懂,尽量往外推,不受理。按照依法治国的理念,将来司法系统是要强化的,不能老是靠现有这些法官们这么辛苦,还要增加我们的法院力量,审判力量。所以将来方向是成立专门的资源环境法庭,现在最高法院已经成立了法庭,现在要求各个地方仿照也要成立专门的资源环境法庭,增加受理资源环境环保领域的案子。法院要公正的宣判、审理、判决,严格执行,这是我们所说的从严从紧要做的工作。

我们刚才讲第一个是十三五的关健词从严从紧,第二个关健词是社会制衡,以前我们的生态环保这些工作主要是靠着政府,在历史上有他的原因,只有政府有这个力量。老百姓在发展阶段很低的时候很难有环境意识,在历史的条件下,政府基本上是单打独斗、包办的治理模式,在那个时代有他的道理,有他的历史客观性。我们现在按照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来完成我们的治理模式,这个治理模式的核心就是要充分的动员社会各种力量来参与,成果大家来分享。所以环境保护未来模式也要从政府包办型或者说单独管控型走向以政府主导、市场激励和社会监督相融合多元共治结构,社会制衡型的环境治理模式。

社会制衡型环境治理模式这是一种理念,他通过给公众(社会组织、个人、家庭、媒体)社会力量,通过立法的途径给他们授予更多的权利,让他们参与国家治理之中来,有权利才好行使。现在公民没办法,甚至连情况都了解不了,这是我们所说的要授权,扩展社会环境权利,社会制衡型。社会制衡型治理模式里面同时要强调政府的作用,政府要起主导型作用。这里可以说生态环保领域里面和经济领域里面改革的方向,正好有一个侧重点完全不一样。经济领域里面改革方向是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发挥更好的作用。公众参与这个力度不够,我们讲的社会制衡型这个事情是我们自己,不是参与别人,将来社会行动,社会动员这类概念替代公众参与的概念。

社会制衡型环境治理模式的途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扩展社会环境权益,二是适当简化政府管制。我们的治理模式更加现代化,力量更加充足。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生态环保、创新的理念和能力是无穷无尽,把他动员到生态环保中间来就会有巨大的潜力。

具体我们讲有哪几个权利,第一是知情权,公众对信息有了解的权利。国家监测环境质量的状况,政府拿出来公布。另外那些污染企业到底怎么排放,达标不达标,量出来让公众可查可知。但是,现在企业信息方面还不够透明,很多企业的信息老百姓想去了解,他是紧紧护着。

第二是监督权,第一监督企业违法者,第二监督政府,各级政府要受到舆论监督、法律监督、社会监督。

第三是索赔的权利,老百姓有权通过维护公共利益获得一定的赔偿、补偿,有经济动力。你让老百姓完全义务去打这些官司,参加这些活动,他难以持续下去,必须给他赔偿、补偿。

最后就是议事权,公众有权参加经济和环境决策的某些过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里面很重要的一块。新的环保法修改为什么审议四次才通过,前面三次社会反映特别大,对那些稿子不满意,反映上万条意见对稿子不满意。全国人大重新征求意见,改到最后才通过,公众参与了。

第三个关健词叫整体优化,我们不能一味的依靠法律强硬的强迫,强迫是很好的治国手段,强迫是对抗型的。我们其实最要紧不是强制依法,关键是让大家自愿守法。强迫不愿意守法的人去守法这个成本非常高。要融入我们的经济社会文化各个环节里去,让我们的公民、公众和我们的社会绿色化,要实行整体优化。在政治领域里面主要是要增强对干部任用制度的改革激励,我们最近给中央提建议,赶快提拔一批搞生态文明建设有成效的干部。过去GDP搞得快的干部提拔的多,示范导向作用非常明显,引起别的干部模仿跟着学。我们现在优先提拔生态文明建设搞得好的省委书记和市长,把他们提拔起来到更重要的岗位去,别的省委书记和市长就会学,改变这种行为。政治领域改革至关重要,这是优化我们的政治结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都是政治领域要改革,怎么样更有利与生态环保,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第二是在经济领域里面要优化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我们不强调你还是坚持原来的发展方式,我强迫你在后面脱硫脱硝,使劲让你去治理,这种模式不是最好的模式。最好的方法是,发展本身是少污染,少排放,是绿色的项目。为什么要优化经济领域,那是至关重要的。深圳福田区同志送给我的材料我很感动,福田发展与改革局编的循环经济指导手册,让我很感动。你要知道他是发展与改革局编这些材料,不是环保局编这些材料。他们去搞循环经济,搞好经济发展模式之后,我们后面再从严从紧执法,这是生态文明的真正的着力点。

第三是开发民间能量,是我们社会制衡,采取社会制衡的治理模式你一定要提升社会力量在生态环保方面的工作,保障他们的民生权利,引导环保社会组织有序发展,尊重他们的监督权,认认真真听取老百姓的意见。浙江省系统介绍了他们的经验,我觉得是真正的高手在民间,地方各级政府搞得制度创新,专家咨询团,市民检查团,这些团是政府成立,召集民众你来帮我搞环保,这些民众非常的热情,哪个地方污染企业排放,电话打过去,亮证,我来检查,我是市民检查团成员。企业就得让他去检查,看情况,你看公众参与的力量。我有时候说你把公众动员起来帮助你政府,比你政府自己执法还好。因为那个企业过去敢贿赂政府的执法人员,你来检查,我给你一个信封,有若干人民币。老百姓检查,企业不敢给他递红包过去,因为利益是对立的。市民的环境利益和企业的环境利益是对立,我来检查你肯定对你不满意,你再来贿赂我,肯定行不通。这样公众参与有利于保护环境。民间力量还远远没有开发出来。

最后一个优化就是文化领域,文化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一个重大的领域,千万不要小看它。这个道理很简单,一个人是自愿遵守法律法规,就用不着人监督。我们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最近习总书记在讲话当中肯定了我们优秀文化传统对于我们当今治国理政有很好的启示意义。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总体来讲是跟生态文明理念一致的。我们之所以现在面临这些困境是因为我们在一定程度上采用西方快速工业化的逻辑,一旦采用了他那个逻辑之后就把天人合一的指导思想撇一边了,我们就如何快,如何把资源挖出来用,他该忘了顾及人与自然的良好关系。我们现在生态文明建设一定程度上是从西方的纯粹的工业化的思维模式回归到天人合一的优秀文化传统里面去。我们还要有新思维,把老的思维和当代思维结合在一起就是新的文化。文化建设里面还有大量的事情要做,怎么优化他,使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受到绿色教育,将来成为绿色的执政者,我们中华民族就有救了。

最后一个优化就是改善我们的环境管理的手段,改革我们自己。我们环保部门现在走起来很艰难,是因为管理方式模式有问题,要反思。要优化,我们有时候花了很大力量去减排,忘了关注环境改善了没有,重心应放在老百姓关注的环境改善没有,你减多少不是你关心的,你关心的是环境改善了没有,制度还是要改善。

谢谢大家。


     1   2   3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