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县:世界汶川 水墨桃园

发布时间: 2014-09-17 10:56:44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曹洋

 

(二)震后产业重建决策规划

1.立足长远,科学决策。震后的水磨镇山河破碎、满目疮痍,房屋受损率100%,水、电、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全部中断。2008年8月,佛山援建工作组来到水磨开始重建工作。经过各级领导的认真研究决策,水磨重建必须把科学规划、调整功能、规范布局放在首位,最大的特色就是立足发展、立足长远,整体设计、整体打造,用画画的方式建设城镇形象,用倒推的逻辑确定产业出路,用实用的标准确定设施功能。根据水磨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对镇域经济发展方式与产业结构进行重大调整,“工业外迁,腾笼换鸟”,发展生态旅游,将水磨镇打造成为一个生态环境优美、民族特色浓郁的一个旅游文化小镇,通过发展旅游来解决当地老百姓的生机问题。外迁六十三家工厂,推动工业向文化、教育、旅游转型,工厂北上外联,用“水磨精神”、“水磨作风”、“水磨速度”打造了一个“有看头、有品头、有赚头”的新水磨。

2.服从主体功能区需要,规划水磨城镇体系。水磨镇灾后恢复重建坚持恢复重建与生态环保相结合的原则,对全镇的城乡布局进行了科学规划。坚持灾后重建要立足当前和兼顾长远的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灾后重建的核心理念,确定了水磨镇灾后重建的两个定位“汶川生态新城,西羌文化名镇”,构筑“以生态为载体、以文化为灵魂、以特色产业为支撑”的三大支柱。在此基础上,将重建与城市化、重建与产业升级、重建与生态改善、重建与民族文化的弘扬相结合以及援建与共建相结合,打造阿坝州的安居、生态、旅游、文化、教育中心。

3.服务民生,安置就业融会一体。坚持恢复重建与拆迁安置、就业扶贫相结合的原则,促进了拆迁安置强力推进,有效推进了城乡建设。按照“一湖两轴四片区”灾后城镇体系规划,抓好“3+1”规划编制,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打造老人村、茅坪子、马家营和寨子坪片区,城市配套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骨架初具规模,按照“先安置、后拆迁”的原则,完成中学、小学、阿坝师专等重点项目建设规划拆迁工作,完成拆迁面积24万余平方米,妥善安置拆迁户722户2520人、拆迁企业8家,搬迁坟墓235座,拆建高压线路15组,移动、电信通信光缆4组,兑付补偿资金约4.7亿元。

4.服从产业发展需要,调整水磨发展思路。产业是水磨灾后经济发展提升的物质基础,也是恢复镇域经济发展存量的重要载体。在产业发展的思考上,水磨镇着眼自身资源,禀赋优势,产业如何与重建结合才能让更多的群众受益,最后确定产业调整思路。因此,水磨镇按照汶川县的总体部署和“3213”产业振兴工程,以对口援建、产业重建和发展为契机,结合我镇“重生态、精农业、兴教育、强三产、构和谐”的工作思路,紧密围绕“汶川生态新城,西羌文化名镇”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以教育、旅游、安居、生态为主的特色魅力乡镇,促进全镇产业优化升级,逐步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以老街羌城为核心,打造古镇旅游;以环线旅游带和茶园基地建设,发展休闲农家旅游。全面启动对发展和重建有带头、带动作用的产业项目,积极加快对生态茶园区、猕猴桃种植区、中草药种植区、传统农业种植区、家禽养殖示范户的建设,推动水磨镇经济发展,培育造血功能,增加农民收入。

4.服从重建需要,创新水磨共建机制。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充分发挥佛山援建工作组、当地党委政府以及干部群众的共同作用,同呼吸共命运,援建与自建携手配合,风雨同舟,奉献热血铸水磨。援建方在确定援建工作思路、明确援建目标时,主动把援建工作纳入到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谋划,从受援方的角度出发,使援建方的主观愿望与受援方现实状况以及援建方与受援方在观念和目标上实现统一,相互协作,相互借鉴,最后融合成一体。当地政府主责征地拆迁、过渡安置等事宜,援建方则负责设计、建设等工作,双方同舟共济,共创和谐重建。


     1   2   3   4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