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手机版  |  桌面下载  |  邮箱登陆  |  论坛注册  |  站点导航定制
 

天津发展医养结合 打通社区养老“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 2016-01-08 15:32:31   |  来源: 天津网   |   作者:徐杨   |  责任编辑: 沈晔

 

打通社区养老“最后一公里”

打通社区养老“最后一公里”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17年要初步建立“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建成一批兼具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质和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或养老机构,到2020年所有养老机构都要能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记者从市卫生计生委和市民政局了解到,天津对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进行的调查显示,老年人在入住养老机构时,除了对居住环境、服务质量有较高要求外,同样很看重医疗配套服务。目前,天津的养老机构大多还是以“养”为主要服务模式,需要养老资源和医疗资源相结合,弥补养老机构在医疗服务上的“短板”。在这一现状下,大力发展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既能有效发挥社区服务功能,又能有效缓解三级医院压床现象,使分诊诊疗得到进一步落实,也能为社会解决一大难题。

走进河西区马场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医养结合“先行者”的经验

河西区马场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养结合工作在在天津起步较早,作为一级医疗机构,该中心的老年病房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受房屋面积、住院环境、技术力量等条件所限,当时的开设床位仅有30张,收治的大多是癌症晚期和术后患者。

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医疗养老问题成为关注热点,该中心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感觉到,虽然社会养老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但像他们这样“以医助养”为服务模式的医疗机构,在全市范围内为数不多。2009年,该中心以“突出特色”为突破口,租赁了宾馆路5号原“佟楼宾馆”一座6层的楼房,面积达3300平方米,安置床位99张。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该中心的老年病房已逐渐发展成集医疗、护理、养老和康复为一体的管理模式。

由于规模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入住老年病房的患者不断攀升,目前年均收治患者达到450—480人次左右。这些老人们年龄都在70—90岁,大多数是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以及在三级医院术后需康复的患者,入院时大部分都带有胃管、尿管、气管切开;他们有的病情危重,有的肢体残疾,有的甚至是植物人,还有的大面积的褥疮。虽然一级护理率达95%以上,但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和陪伴下,很多老人在这里有尊严地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

80多岁的张大爷患有脑梗后遗症,住进老年病房已经4、5年了。老人因为上消化道出血,每年都会出现几次大吐血,而且往往是夜里发病。以往出现紧急情况,家属都会送老人去大医院。一次,老人夜里再次出现大吐血,血压脉搏不断下降,家属不想再来回跑,希望在病房抢救。于是,医护人员们放弃休息,全力以赴,展开了一场抢救会战,经过21个小时的努力,终于将老人从死神手中抢救过来。像这种突发状况,老年病房里的医护人员早就习以为常了,夜班护士每隔一小时就要巡查一次病房,对于重症患者则是半小时一查房。

患者刘大爷的子女长期在国外,家属把老人托付给医院。病房的医护人员就将老人视为自己的亲人,给他剪头发、修指甲,将水果做成果汁一勺一勺地喂到他嘴里。当女儿从国外回来探望父亲,看到父亲精神一天天好转,非常感慨地说:“没想到国内医院有这么好的服务,真让我们感动啊!”

面对众多住院的老人,病房里的10名医生、17名护士,工作量可想而知。病房里,医生们从早晨交班开始,查房、医嘱、治疗,约见家属交代病情、书写病例,收治、抢救病人;护士们推着治疗车,一间间病房输液、打针、口腔护理、雾化吸入、一遍遍地巡视病房……根据长期卧床老人的特殊性,护士长带领护士们在细节上不断摸索完善,让护理工作精益求精,让老人们得到更好的照料。每天早晚,每位老人都是从头擦到脚,两小时一翻身、拍背;每位老人的床头还有一个资料卡,明确具体时间该吃什么、水的用量、饮食禁忌、护理重点;重症病床还会贴上醒目的小红花,提醒医护人员护理要更精心些。医护人员们用他们专业而周到的服务,解决了患者的病痛和家属看护不便的难题。

近年来,马场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病房不断提升综合技术水平,不仅聘请三级医院主任医师定期查房、临床指导,还根据病情随时预约相关专科主任医师会诊解决疑难问题。2015年,河西区卫生计生委积极完善老年病房管理服务模式,将功能布局进一步调整,规划出独立区域设置康复室,申请财政专项资金购置了10余种康复器材,帮助老人们进行功能恢复锻炼,同时设立健康教育室对老人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将马场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医联体”单位,和市环湖医院结成对子,共享人才和设备资源,通过环湖医院专家给予指导帮扶,进一步提升了服务能力。在护工管理中引进家政公司进行管理,统一着装,统一培训,统一服务。另外还新建了智能化护理信息系统,护理人员通过手中移动的终端扫描二维码将医疗信息延伸到移动的护士身边,使护理工作的每个流程有数据可循并得以监管。


1   2   3   4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