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手机版  |  桌面下载  |  邮箱登陆  |  论坛注册  |  站点导航定制
 

2016服装行业猜想:你要定制哪一款未来?

发布时间: 2016-01-06 13:41:46   |  来源: 中国纺织报   |     |  责任编辑: 沈晔

 

针织篇

猜想1 下一个千亿级集群是谁?

近年来,我国针织行业发展迅速。2014年针织行业出口额达1061亿美元,占全国纺织服装行业35%,是纺织服装业的第一大出口支柱。消费市场休闲化带来的针织外衣化、时尚化使得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但针织服装出口数量从2014年起便呈现负增长,2015年开始针织服装出口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出口形势十分严峻。

由于新兴市场国家针织产业发展的挤压,对我国针织服装成衣制造业带来冲击,同时,欧美服装市场低价化消费等也对我国针织服装成衣制造业带来冲击。这些外部因素都促使行业调整转型,这其中,针织产业集群的转型更是重中之重。通过集群合力科学发展,将让行业更加富有生命力。例如中国针织名镇张槎就和珠三角大多数专业镇一样从来料加工起步,逐渐发展成为行业标杆,2014年工业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成为名副其实的千亿大镇。

近些年,一些百亿级针织服装产业集群转型发展势头正旺,或许下一个千亿级针织服装产业集群就将在2016年诞生。

即墨市作为中国针织服装名城,拥有全国数一数二的针织服装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即墨也由此成为去年全市重点培育的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在中国纺织行业去年面临成本上升、出口订单减少双重压力的背景下,拥有巨大产能的即墨纺织服装产业面临着巨大的空间突破和模式创新挑战。即墨市针织服装生产企业2800多家,去年通过实施商标战略后,即墨市仅针织服装类企业注册商标已达1650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8件、省著名商标11件,针织服装产业正逐渐形成商标品牌集群,稳步走上了注重设计、品牌引领的自主创新发展之路。随着“品牌即墨”成为企业技术创新新引擎,在当前深耕内销市场的背景下,取道电商也成为即墨纺织服装产业突破的重要途径。去年前三季度,即墨纺织服装产业已经实现产值712亿元,同比增长14%。这意味着,通过全年的重点打造,2016年即墨将戴着千亿级针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光环迈入“十三五”的开局之年。

除了即墨这种几乎没有悬念的产业集群将晋级千亿级大关,还有一些“潜力股”将在2016年大放光彩。例如,根据去年前三季度数据,已获得“中国针织服装名城”和“全国纺织产业集群过百亿先进单位”等称号的南昌市青山湖区针织服装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216.5亿元,同比增长9.7%,在全省九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中继续排名第一。近年来,面对成本剧增、订单缩减等各种压力,青山湖区针织服装产业通过技术改造、牵手电商、自创品牌、完善配套、延长产业链等举措,从“为他人做嫁衣”中突围,在转型升级中获得动力。为推动针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青山湖区着力搭建升级平台,从资金、技术、人才、营销等方面打出了组合拳。搭建纺织服装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全区服装企业提供检测、产品信息、融资以及招工引才等配套服务。同时,专门成立工业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两个亿元基金,支持品牌培育,增值扩产。去年,青山湖区为了进一步壮大针织服装这一“支柱”产业,重点推进了中国(江西)针织服装创意产业园、江西品牌服饰产业园等产业集群的建设,做实纺织服装产业平台,为更多服装企业落户提供保障。目前,总投资达15亿元的中国江西针织服装创意产业园已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全区针织服装产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将有望突破500亿元。青山湖区成为新一年千亿级针织服装产业集群的有力候选之一。

而“一带一路”也让新疆针织服装集群的发展值得期待。例如,新疆尉犁县拥有优质的棉花、便捷的交通、达西的盛名、良好的产业优势,在此基础上,新疆规划建设的两大针织服装基地之一的尉犁达西针织家纺园,目前已入驻30多家企业,规划形成针织面料区、针织服装区、针织衫区、针织袜区、家纺区和专业市场区及公共服务中心“六区一中心”的产业布局结构。

猜想2 新疆成依靠智能化走出去“第一人”?

早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有委员提出了纺织行业转型的建议。其中,在纺织服装行业从业30余年的香港溢达集团董事长杨敏德就提出,国家应通过对纺织服装行业自动化、智能化等领域的政策支持,实现科技与纺织服装产业的深度融合,进而将人口红利转化为技术红利,帮助行业提高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悉,目前正在编制的纺织行业“十三五”规划里会推出一些智能制造的重点工程,计划形成和推广6条智能生产线。6条生产线如果都能顺利实现自动化,我国纺织服装的生产就基本告别了劳动密集型的形象。通过这些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生产线的推出,真正实现纺织强国目标。

特别是目前针织行业已经实现了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同时,手动横机对工人的技术门槛要求不高,很适合在新疆等一些相对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推广。而针织本身的产品属性,与新疆当地的市场消费也有很多的契合点。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的战略发展规划,从整个纺织服装行业来看,针织行业优势明显。针织企业在新疆进行产能转移和产业布局,不仅可以实现新疆经济发展,带动本地就业,而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政策的推进,也将给针织企业以新疆为起点拓展中亚、西亚及东欧等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去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随之而来的国内纺织服装企业来疆投资热情高涨,金昇、天虹、红豆等一批国内知名纺织企业落地新疆。截至去年上半年,内地纺织服装企业来新疆投资项目已达118个。其中纺织类项目58个,总投资达到267.5亿元。服装家纺类项目60家,总投资29.29亿元。去年上半年新疆纺织服装固定资产投资达70.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7%,全年投资达276亿元。手套等产业,目前已经在新疆有了不错的发展。

去年济宁组织中兴手套等吸纳劳动力强的服装企业到英吉沙投资兴业,成功创建了“中心工厂+卫星工厂”的经营发展模式,解决了一大批当地人的就业问题,预计未来5年内能带动万名当地人就地就近就业。中兴手套落户英吉沙之后,采取“中心工厂+卫星工厂”经营管理模式,将卫星工厂建在了村头上,让群众务工不离村、就地就近就业,并提出了5年实现万人就业计划。去年,中兴手套还启动卫星工厂35个,产业触角遍布全县14个乡镇,实现就业4000人。

猜想3 大赛人才让“中国智造”成真?

“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全国要为技术工人提高福利、增加工资,将技术工人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全世界大力进行工业4.0革命,努力迈入自动化、智能化时代,而中国在从机械化时代、电气化时代走来,仍处于工业3.0时代。作为纺织行业,要全面推广3.0时代,进入4.0时代必须有内生动力,要实现产业的稳定、有序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在人才培养方面,针织行业已在整个纺织行业中有着突出的表现。例如,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举行的经编、纬编和横机工的3个职业技能大赛已实现“三年一轮回”的模式。大赛的举行不仅给一线职工进行自我展示、技能交流提供了平台,同时也让针织行业成为每年都有职业技能比赛的行业。可以预测,在2016年里,类似的比赛在纺织全行业将陆续推广,并通过大赛选拔培养人才。

为使中国尽快由工业大国变为工业强国,需要技术工人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通过对大赛选拔出的行业技能名列前茅的选手由国家和全行业颁发崇高的荣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技术工人在全社会上的地位。

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需要注入的新动力离不开一流的产业工人群体。除了研究型人才,各地政府、企业、院校也亟需培养“工匠级”的产业工人。大赛在为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同时,也推动了本土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对行业发展来讲意义重大。

对此,杨纪朝就大赛未来的发展规划表示,针织协会未来将在继续坚持举办现有职业技能大赛的基础上,丰富大赛内容,创新比赛形式,坚持把大赛办好。同时,随着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新生代群体成为针织行业的从业主力,其对工作环境、价值认可和职业尊重度等方面有着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对此,大赛的发展也能让新生代劳动群体得到更多的展示和提升机会。

杨纪朝表示,协会未来将在行业中加大产学研用等各方面的人才交流合作,为正在以创新驱动转型的针织行业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1   2   3   4   5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