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河酒业两次借壳上市未果 企业基本停摆

发布时间: 2014-06-03 10:28:13   |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  责任编辑: 曹洋

 

以化纤产品为主营的大元股份2013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99万元,净利润-9296万元,每股收益-0.46元。2014年5月23日,该公司刊登关于原控股股东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调查的公告。

“倾心”皇台酒业,这已是浏阳河酒业在资本市场的第三次“借壳”了。

2009年3月,浏阳河酒业曾与通葡股份(600365.SH)签署过股权收购协议,前者希望以资产注入后者的方式最终实现整体上市的可能,最终未能如愿。2009年底,彭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谈判本来很顺利,但主要问题卡在了通葡股份350名职工的安置上。

实际上,自2007年以来,浏阳河酒业还曾多次对外宣称上市计划,甚至香港市场、美国市场都在备选方案中。在2011年湖南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名单中,浏阳河酒业还位居长沙市拟上市企业名单的第二位。

“借鸡生蛋”:

五粮液“断奶”风波

浏阳河酒业的前身为浏阳市酒厂,1998年9月,彭潮以4000万元价格永久性买断浏阳市酒厂的浏阳河酒商标设立而成。

彭潮,1958年出生于湖南常德,烧过砖,当过炊事员,后被招工到澧县双龙供销社,由此进入商贸领域,1991年调任国内贸易部海南中商经济发展总公司副总经理,33岁即成为副厅级干部。一年后,彭潮辞职回到长沙,创建了湖南中商公司。

“从当时长沙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下河街起步,做的(产业)多,但以糖酒类为主,并迅速成为湖南白酒流通市场的‘老大’。”彭潮的一位好友透露,湖南中商公司是五粮液、茅台、泸州老窖等品牌的代理商,最高年销售额达到2.8亿元,“他每年能卖这么多酒,为什么不自己做一个品牌?这是他(收购浏阳市酒厂)的初衷。”

设立浏阳河酒业后,彭潮采用“借鸡生蛋”模式,选择与白酒行业巨头——五粮液(000587.SZ)合作,湖南中商公司还为五粮液旗下“五粮春”酒的湖南总代理。

双方合作方式为:由五粮液生产浏阳河品牌系列酒,由浏阳河酒业负责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双方按照约定比例分享利润。不过,与五粮液旗下多数OEM厂商不同的是,彭潮方面独立持有浏阳河酒品牌。

浏阳,是胡耀邦的故里,也是享誉海内外的“花炮之乡”,一首《浏阳河》,唱遍大江南北。在五粮液的“背书”下,浏阳河酒业凭借多位奥运冠军与超级女声的代言,竭力打造“名人、名河、名酒、名歌”的文化内涵,从全国“两会”指定用酒到奥运会庆功酒、博鳌亚洲论坛专用酒,浏阳河酒“风头”一时无双。

浏阳河酒业对外宣传资料称:1999年,公司实现销售2000万元;2002年,销售突破10亿元;2006年,销售额攀升至20亿元。

2007年是浏阳河酒业与五粮液8年OEM模式合作期满的时间。2006年,浏阳河酒业宣布,与浏阳市政府签署投资协议,拟在浏阳市永安镇打造一个国家级大型白酒生产基地,此举被业内看成浏阳河酒业“单飞”的前兆。

“OEM模式为自身不产酒的浏阳河酒业带来了巨大成功,但也埋下深深的隐忧。”浏阳河酒业上述高管说,8年合同到期前,五粮液提出要么涨价,要么“断奶”的选择。“接受涨价,则意味着成本涨一块,终端就要涨四五块,市场受不了;不接受涨价,公司又没有自身的生产基地,等于扼住了脖子。”

对于浏阳河酒业在浏阳设立生产基地的原因,彭潮多次对外宣称他的理想,“我始终抱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那就是让浏阳河酒重回浏阳河畔,实现浏阳河酒品牌文化的认祖归宗。”

彭潮的规划是,在基地投资27.5亿元,建设浏阳河国际名酒城,占地面积1500亩,集五谷生产、粮食加工、印刷包装、仓储物流、文化旅游、名酒博览于一体,年生产能力达10万吨,年产值50亿元,实现利税5.5亿元,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白酒基地和中国酒文化的窗口。

     1   2   3   4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