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举行开幕式,论坛理事、新西兰前总理希普利出席并致辞。
希普利说,博鳌亚洲论坛以“健康无处不在”为题,举办全球健康论坛,是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举措。在诸多议题之中,最为紧迫的就是新冠疫情。在这场疫情面前,中国通过严格的措施,有效管控住疫情;我的国家新西兰也付出了巨大努力,保护民众的健康安全。
但是,疫情的教训是惨痛的。从来没有哪一次疫情,对世界造成如此冲击。今天的会议,使我们有机会认真反思这些教训,反思我们的卫生健康体系、流程、技术能力,哪些有效,哪些无效;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每个国家都有不足。我们要做的,是总结各国的经验教训,建立起完善的数据库。当下一次疫情来袭,我们才可以有备无患。
要加强多边合作体系,所有人都要照顾到。现在有一种令人忧虑的趋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出现“疫苗鸿沟”。保护本国民众,这无可厚非,是各国政府的天职。但也要“兼济天下”,使世界各国人人得享新技术的成果,特别是疫苗。一些国家正在推动“人民的疫苗”理念,呼吁有能力的国家放弃专利和相关知识产权,尽快生产足够多的疫苗,提供给有需要的人。道理非常简单,如果不能实现实质性的全球“群体免疫”,世界经济就很难恢复常态。
疫情问题须以科学为基础。过去一年多,疫情一定程度上被“政治化”,而这样的全球健康危机本来是不该政治化的。新冠疫情的传播速度很快,远远超过非典、中东呼吸综合症等。我们没有时间沉溺于政治争吵。希望本次大会可以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健康是健康,地缘政治是地缘政治,不要混为一谈。地缘政治有讨论的地方,但在健康问题上,请地缘政治走开。
我们还要着手研究下一次全球卫生风险会是什么样、应如何应对。现在已经有不少科学家,包括中国科学家,在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对话与合作的平台,大家共同研究未来的风险,研究如何未雨绸缪。
我们还要研究未来的新兴科技,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我们要克服对新技术的焦虑,未知并不可怕,技术和办法总比风险多。在科学和技术问题上,我们要听科学家的,而不是政治家的。对社交媒体也要谨慎,提防虚假信息。对于新技术,我们要趋其利、避其害,使其为我所用,以应对人类未来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