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旅融合国际峰会专题报道

首页>魅力城市

陕西省志丹县

发布时间:2018-12-25 13:58:2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曹洋

近年来,志丹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神,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全业旅游、全员旅游的理念,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推动三产转型的重要引擎来抓,按照“总体推进、多元发展、打造精品、升级进位”的发展思路,围绕“革命红都、将军故里”品牌,以培育红色游、民俗游、宗教游、生态游为着力点,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产业培育力度,加强旅游环境秩序综合治理,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

一、志丹旅游资源概况

(一)红色资源丰富

志丹是陕甘宁边区创立者刘志丹将军的故乡,是继瑞金之后中国革命第二个红色首都,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和开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从1936年7月至1937年1月,党中央在志丹召开21次政治局和政治局扩大会议,做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等一系列重要决定,为第二次国共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奠基作用。光辉灿烂的革命历史为志丹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现存有保安革命旧址、抗日红军大学旧址、刘志丹烈士陵园、金汤刘志丹出生地、芦子沟刘志丹故居,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中心义正南梁堡子、中央党校、志丹第一个党支部、团支部诞生地永宁山革命遗址等20多处,革命历史文物120多件,革命历史文献230余份。这里还是由丁玲发起经中央批准“中国文艺协会”的成立地。

(二)历史底蘊深厚

据200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结果,发现志丹文化遗址288处,这些文化遗址中,以属于仰韶文化的庙底沟类型和龙山文化遗存占大多数,新发现的150余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遍布志丹的河谷山峁,证明最晚五六千年前,志丹大地就有了原始人类生息繁衍。古保安“治时虽为闲壤、战时即为要径”(光绪本《志丹县志略》)。古之志丹在北宋时即为西北边陲,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志丹的历史文化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境内有战国时期秦昭王长城遗址,中国史上第一条高速公路“秦直道”纵穿永宁、双河、侯市、杏河等乡镇境内,全长105公里,路面最宽达到60米,两侧烽燧密布,兵站列列,遗迹十分丰富。在宋夏、夏金对峙相争的近二百年间,境内的洛河、杏子河河谷是征战双方用兵的军事通道,特别是宋夏时期,志丹境内设保安军,成为北宋防线的指挥部,金汤,顺宁两寨更是战争前沿和桥头堡,也留下了顺宁寨娼优老妇骂敌保城的趣闻。在缓和时期又是两国的通商“口岸”,明朝早中期,洛河川,杏河川又是蒙古鞑靼南犯延安关中的必经之路,河岸堡塞高筑,大小崖窑密密布成为战争造成当时民不聊生的真实纪录。其中永宁境内洛河峡谷的老崖窑崖居曾经被西捻军余部袁大魁部据守,并最终成为近千名义军殉难之地,更为平奇的志丹崖居文化平添了抹悲壮色彩。而永宁山寨崖居群,在清末至民国初期,又一度成为保安县衙署驻地,凸显出其防御避乱功能。志丹历史人文荟萃,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在艾蒿岭修筑了秦直道。三国时吕布在这里巡过边防,北宋名将范仲淹、沈括、狄青等在这块土地上开创了彪炳史册的抗敌伟业。保安出生的刘延庆、刘光世、刘绍能、刘怀忠、解元等从这里写就了万世英名。除古文化遗址外,志丹已查明的还有古建筑77处,古墓葬34处,石窟寺及石刻174处,县文物管理所收藏各类文物500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16件,三级文物109件。

(三)生态景观壮美

近年来,志丹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创造性地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中德合作造林、三北防护林城区山体绿化、“两线三点”绿化等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志丹大地实现了由“黄”到“绿”的转变,全县拥有各种林地434.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5.22%,林草覆盖率达到70%以上,森林资源在延安北部独有。志丹特有的红沙岩地貌在洛河水千万年来的反复冲刷下形成了雄奇壮美的峡谷风貌也是志丹特有的自然景观,很具有开发潜力。志丹丹霞地貌峡谷主要位于洛河川一带,长约50千米的洛河峡谷,河谷幽长,奇霞绵延,险崖奇石,千姿百态,横看成峰,侧看成岭,幽谷秀水,美不胜收,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最大红谷,尤以象咀、永宁山蔚为壮观。其中洛河支流沿周河上行至双河镇境内,密布着众多丹霞峡谷(毛项峡谷、西沟门峡谷、康家沟峡谷、曹家沟峡谷等),这里沟壑纵横,川道狭长,峁梁遍布,流水下切侵蚀使红砂岩出露,形成地缝式、狭缝式、宽谷式、天井式、巷道式、螺旋谷等峡谷。“藏在山中无人识,一举成名天下知”志丹县作为红色革命圣地已经闻名于世,志丹红谷的雕岩谷将吸引全世界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成为全球地质勘察,研究教学基地,也是摄影人采风创作的基地,更是人们观光旅游的好选择。

(四)宗教文化源远

宗教文化繁荣,石窟寺、摩崖造像龛众多,是志丹历史文化的又一显著特征。现查明县境内有北朝晚期到明清造像龛和石窟寺近50处。从残存的碑记上看,我县的太平山太白观及九吾山,宋明时一度成为西北地区的道教胜地,近年在九吾山上发现的400多年前道教真人羽化泥塑像,经专家考究为“陕西无双、全国罕见”,为这块昔日的道教胜地平添了几分神秘。义正石湾塔群是陕西省目前保存最完好、最大的塔群(九塔)。这些石窟寺、摩崖造像、道观寺院虽然规模不大,但对于我国宗教文化的传播,对志丹古代历史民族、文化、社会生活状况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五)风情文化独特

由于长期的各民族共存共荣,融合成志丹独具特色地域历史文化。有农牧结合的农耕文化,有节俭与豪迈结合的饮食文化,也有人与自然相适应的生态文化(居住)。延安五鼓之一的志丹扇鼓被列为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俗、婚庆都具有地方特色;陕北民歌、酒曲、说书、大秧歌、剪纸、刺绣等民族技艺都有很好的传承。

(六)农副产品质优

由于海拨高、光照充分、昼夜温差大等特殊地理环境的作用,志丹的杂粮具有很好的品质优势,由杂粮制作的特色小吃种类繁多,深受消费者亲睐,志丹羊肉味道鲜美,无膻味,志丹炖羊肉已成一张响亮的名片,志丹黄酒已走出延安,畅销全国;志丹地处世界优质苹果最佳适生带,山地苹果具有皮薄色佳味美、维生素含量高、营养价值高的优秀品质,市场前景初好。

二、志丹县旅游业发展成效

“十三五”以来,志丹县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把以红色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龙头”,按照“统一规划,有序开发、合理布局、永续盈利”的总体思路,不断加大以红色革命、自然风光、宗教文化、民俗风情、历史古迹为重点的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旅游业从无到有,实现了有效启动。2017年,全县共接待旅客58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2.6亿元。

(一)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基本形成。长期以来,志丹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打造“文化名县,旅游大县”战略目标,以主打“两个品牌”(打响叫亮“刘志丹将军故里”和“中国革命红都”两个特色文化品牌)、倡导“一种精神”(刘志丹革命精神)、营造“一种氛围”(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同等重要、同等用力的工作氛围)为基本格局,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发展理念,编制了《志丹县红色旅游总体规划》,明确了文化旅游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二)景区和景点建设加快推进。我县紧紧抓住延安大红色旅游圈规划建设机遇,加快推进景区和景点的建设。累计投入2亿多元完成了县城水景观、太白山生态园、九吾山景区基础建设工程;整修了刘志丹烈士陵园、红都保安纪念馆、抗日红军大学旧址刘志丹将军故居一批红色景点;完成了红都保安纪念馆工程、太白山生态园景观建设工程;完成了永宁山崖窑修复工程一期,并启动二期布展工程。开辟了追寻志丹和体验红都两条旅游主题线路。按照《旅游特色名镇评定规范》《美丽乡村建设规范》《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评定与划分》标准,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县、特色名镇系列创建活动和星级酒店创建工作,永宁镇被评为2018年陕西旅游特色名镇。巩固提升九吾山景区、保安革命旧址(抗日红军大学旧址)和刘志丹烈士陵园国家3A级创建成果,顺宁镇保娃沟门被授予乡村旅游示范村。

(三)旅游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先后建成延志吴二级公路、延志吴高速公路,改造了县城南北出口道路,完成了乡乡(镇)通三级公路、村村通油路工程,形成纵横交错的道路网络,打通了志丹的出境通道,提高了志丹各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条件。启动了吴华高速公路和341国道志丹过境路建设工程,孙岔至杏河二级路改造提升、志丹至甘肃南梁红色旅游专线等项目加快推进,甘志路精细化工园区过境段改线、靖志路孙岔至杨庄科二级公路交付使用,延安一小时旅游圈和县内一小时交通公路网逐步形成。

(四)对外知名度逐步提升。在抓景区和景点建设的同时,我县不断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在延安高速出口、机场出口、枣园路、303省道沿线设立了志丹旅游宣传广告牌和标志牌;坚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旅游交易展示会;在中省内外媒体对志丹旅游进行宣传;建立志丹县旅游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平台、新浪官方微博进行网络宣传;在全县40多家宾馆饭店摆放《志丹旅游宣传册》,邀请省内外文化艺术界著名人士来志采风,拍摄影视片;拍摄《志丹旅游》专题片,在志丹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这一系列的宣传推介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志丹旅游的对外知名度。

(五)做好“旅游+”文章。打造了金丁仰天池、永宁崾子川和定边渠、顺宁镇保娃沟门生态农业观光带。借助我县校园足球名片,积极探索发展足球研学游,打造以大众足球为载体,赋予红色文化、黄土风情特色,以足球培训、赛事承办、红色教育、旅游服务、文体休闲为主要功能的足球小镇。抓住延安革命教育培训机遇,主动与延安干部学院、市委党校、延安大学等院校协调合作,将保安革命旧址、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旧址、刘志丹烈士陵园、永宁山共建教学基地,纳入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

(六)服务到位,做好环境保障。一是优化旅游环境。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为手段,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为目标,深入开展旅游环境综合治理,不断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二是规范旅游秩序。开展了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餐饮安全、旅游市场治理以及广告牌匾清理规范、旅游标识标志完善、乞讨兜售行为取缔等专项整治行动,不断提升居民综合素质和文明水平。三是加强旅游执法。建立了部门联动、责权分明、执法有力、动态高效的旅游综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虚假广告、价格欺诈、欺客宰客、恶性竞争等违法行为,严格落实违法旅行社和导游“黑名单”等制度,不断提升游客满意度。四是加大培训力度。积极争取省市文化旅游产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名额,邀请旅游业服务、管理、礼仪及安全等工作专家,先后举办了“全县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培训班”“新时代全域旅游专题讲座”“旅游市场整治暨涉旅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培训班”,全县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及涉旅行业从业人员1000余人次参加培训,有效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七)旅游环境有了很大改善。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县城“两山”生态景观林、303省道百里绿色长廊、延志吴高速公路直观坡面绿化等一批重点绿化工程,林草覆盖率达到70%以上,志丹大地实现“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和“省级园林县城”荣誉称号。

同时深入开展县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退去脏、乱、差旧面貌,展现清、秀、净新容颜,生活环境得以改善,居民素质得到提高,环境意识明显增强,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和“全国文明县城”,知名度进一步提高,“文明、幸福、美丽”成为志丹新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