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旅融合国际峰会专题报道

首页>魅力城市

山东省新泰市

发布时间:2018-12-19 10:01:4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曹洋

新泰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资源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整合资源力量,统筹推进乡村“五大振兴”,把新泰打造成为山东乃至全国的现代农业展示区、生态宜居宜业区、乡风文明传承区、乡村治理示范区。

一、精心谋划部署,迅速启动开局

理清推进思路。制定《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以“五提五美”,议事决策、资源整合、项目推进、督导考核“四项机制”,资金、改革、科技“三大支撑”,乡村振兴、农业产业振兴“两大规划”、乡村振兴年度人物评选“一个引领”为主要内容的“54321”工程,将乡村振兴35项重点工作、30个重点项目逐一分解明确到5个牵头部门、34个责任部门,并创新提出了“十个一”工作措施,即编制一个规划、成立一个公司、设立一支基金、制定一套扶持政策、建立一个联盟、组建一个理事会、开展一个行动、培树一批典型、搭建一个平台、建立一项机制,聚心聚力聚焦、集中集约集成,加速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乡村。坚持规划先行。聘请南方建设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全市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同步编制五个专项规划,聘请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全市现代农业产业振兴、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规划;编制美丽乡村和村庄发展“两规合一”规划,2020年基本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同步编制实施全域水系连通、乡村道路、公交交通等规划,构建全域一体的城乡规划体系。


二、突出“五大振兴”,建设“五好”乡村

(一)推动产业振兴,高质高效发展。按照一二三产融合、产城人文统筹的思路,做大农业、做强农村。一是优供给。深入实施现代农业三年提质增效行动,全力推进以柴汶河生态农业聚集带,有机茶、百合花等10个规模特色产业片区,光伏基地设施农业、益客食品等100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000家重点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内容的“一带十区百园千社”工程,培植优质粮油、高效蔬菜、特色林果、生态畜禽等主导产业。全市共发展优质蔬菜47.5万亩、泰山茶2.2万亩、千亩以上经济林99片,建成林果、畜牧、蔬菜等特色专业村223个,认证“三品一标”372个,培育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农产品13个,被评为全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二是促融合。大力发展电商农业、光伏农业、休闲农业、智慧农业,做好农业+光伏、农业+旅游、农业+电商、农业+扶贫等融合文章,1个园区获评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6个园区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目录,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培训班在我市成功举办,农村产业融合“新泰路径”在全国推广。总投资200亿元的采煤沉陷区200万千瓦农光互补示范基地项目,成为全国首个采用农光互补模式建设的沉陷区光伏示范基地。实施百村电商工程,每年举办“中国•新泰O2O购物节”,全市建成电商平台36家,设立农村电商服务站630家,农村电商“买买提”模式全省推广。深入发掘农业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培育发展农事体验、观光采摘、生态旅游等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全市建成惠美农牧等休闲农业示范点8个,龙廷掌平洼、泉沟如意谷等特色景观旅游村27个。三是建小镇。启动实施特色亮点培育行动,制定鼓励特色小镇加快发展的意见,在资金、土地、信贷、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打造一批块状经济和区域特色产业。西张庄镇泰山多彩毛呢小镇获评全国特色小镇,羊流镇智能起重小镇、石莱镇有机茶业小镇获评省级特色小镇,莲花小镇、宫里镇和融文化创意小镇获评省级服务业特色小镇。四是强主体。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鼓励优质资本进入农业领域,依托工商资本的资金、技术、理念和企业化、市场化管理优势,发展高效优质农业。近年来,全市累计引进工商资本87亿元,建成泰茶“良心谷”、惠美农牧等现代农业产业园118个。实施农业龙头企业递进培养工程,培育引进补链强链的高端农业精深加工项目,提升龙头企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带动能力,全市建成益客食品等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9家。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基地、联结企业和市场的纽带作用,引导农民发展家庭农场1894家,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1935家。


(二)推动人才振兴,共建幸福家园。一是吸引人才回乡。选举成立全省首家乡村振兴联盟,由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及重点村等一批优秀农业企业家、农村人才组成,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市场共享。把到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注重选拔使用实绩优秀干部,形成人才向农村一线倾斜流动的用人导向,先后选派568名乡镇骨干充实到基层管理区工作,选聘回乡大学生121人回村任职。二是鼓励创业下乡。制定出台《新泰市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政策措施》即“人才十条”,设立1亿元招才引智基金、2000万元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引进高端人才、外国专家等“五类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鼓励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技能人才等,通过各种方式回馈故里建设乡村。自我市被确定为推进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以来,发展创业主体761户,带动就业1.5万人。三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行“春潮行动”和“素质技能培训计划”,大规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和转岗培训、创业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实施农村创业创新“百村千名带头人”培育工程,从100个村中筛选培养1000名农村创业创新人才和土专家,整合培训资源,突出抓好电子商务等主题培训,把最新的技术教给农民,培养农村实战人才。

(三)推动文化振兴,营造美好风尚。一是培树文明新风。持续深化“四德”工程,组织开展“风尚新美、环境秀美、生活富美”和“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三美三好”示范村创建和“榜样新泰•最美人物”评选活动,评选最美农民、最美建设者等18个系列“最美人物”,分层分类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动社会和美、乡风醇美,把新泰建成有山有水、有产有业、有文有史、有滋有味、有情有义的好地方。全市志愿者队伍达到12万人,培育中国好人6人、山东好人45人。二是实施文化惠民。加大文化设施投入,完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大院、健身设施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开展民间艺术汇演、周末大舞台、消夏晚会、庄户擂台赛、广场舞大赛等特色文化活动,做到“村村有队伍、镇镇有特色、天天有活动、月月有赛事”。今年以来举办迎新春文化惠民行、全民阅读季、文化志愿服务演出等各类文化活动,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列泰安市第1名。三是推进移风易俗。从党员干部带头、村规民约、家风家教入手,开展“深化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活动,落实村居党组织书记兼任红白理事会会长制度,完善殡葬基本公共服务,统一“白事”标准,解决婚事高额彩礼等不良习气,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推动生态振兴,建设美丽田园。一是美丽乡村提标。以“百村示范、百村创建”行动为载体,实施整体美、区域美、个性美“三美”工程,打造一批现代社区型、乡村旅游型、生态自然型特色精品村庄,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乡镇15个、美丽乡村477个。实施乡村记忆和景观再造工程,组织开展百村景区化建设和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活动,年内建成10个2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二是基础设施完善。对镇区驻地,以一改、一街、一园、一迁“四个一”工程为抓手,改造现有镇街驻地,改建或新建一条特色商业街,建设一个特色产业园,实施一批村庄向镇街驻地集中安置,规范提升小城镇建设。对农村,重点加强路、水、房、厕、暖、校、电“七改”,推动农村公路由“村村通”逐步向“户户通”延伸,被评为全省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市,入选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全面治理示范市。三是生态环境优化。加强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机制建设,完善“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以中央和省环保督察为契机,集中整治环保突出问题,取缔整改“散乱污”企业1900家,淘汰燃煤小锅炉802台,拆除各类违法建设926.7万平方米;推进畜禽产业转型升级,关闭搬迁禁养区畜禽养殖场4021处。深化“碧水蓝天”计划和“绿满新泰”行动,创新“社会共治、以河养河”河长制管护机制,实施柴汶河生态修复治理等重大生态治理工程,成功申报14个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打造天蓝、水绿、地洁的美好田园,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9.8%。

(五)推动组织振兴,实现秩序井然。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完成新一轮村“两委”换届,实施“堡垒提升”计划,深化村党组织书记分类培养、基层党组织“双诺双评”和党员“亮承诺、作表率”活动,加快建设过硬支部;深化“育苗升级”“干部提能”“新泰菁英”培育工程,加大干部上挂下派力度,打造干事创业的过硬干部队伍。二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围绕解决村级“有钱办事”问题,实施村级发展“动能培育”计划,推行“3+X”发展模式,开展“小康手拉手•融合促振兴”行动,组织50个经济强村与50个经济发展潜力村结成发展对子,实现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翻一番。去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收入过100万元的达到47个、过千万元的达到11个;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686元,增长8.6%。三是规范村级事务管理。推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加大对“三资”管理和审计的力度,建立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明确村级权力事项责任主体、操作流程、追责办法,全面及时准确公开公示,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四是推进乡村法治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施“雪亮工程”,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普法宣传教育,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建设平安乡村。组建乡贤理事会,组织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成立市、镇、村三级乡贤理事会,撬动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治理。


三、强化制度保障,抓好工作落实

(一)完善推进机制。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组建市级乡村振兴工作指挥部,层层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具体负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制定《领导干部包保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建立市级领导包保重点乡镇和重点村、市直部门单位联系包保重点村,市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建立周调度、月报表制度,对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观摩、年终总考核;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严格考核奖惩,倒逼各级聚焦聚力抓紧抓实乡村振兴。



(二)强化要素支撑。重点强化资金、改革、科技三大支撑:在资金方面,建立财政支持乡村振兴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大力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成立乡村振兴发展集团公司,采取财政出资、银行融资、企业投资联合的方式,集中资金打造重点项目。设立乡村振兴发展基金,由乡村振兴发展集团公司统筹运作管理,优化投资环境,让更多的工商资本在乡村振兴中大有作为。在改革方面,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年内全市所有村居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抵押、担保,完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实施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融资增信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我市集体林权改革“5+5”模式、供销社“四位一体”社会化服务模式在全国推广,农村“五化”改革模式在全省推广。在科技方面,深化农业科技“展翅”行动,完善首席专家、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新型经营主体联动机制,探索建立“创新团队+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农业科技服务模式;推行“一个产业一个孵化器、一个园区一个特色品牌”,今年新成立中国工程院李天来院士工作站,山东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在惠美农牧设立了试验站。

(三)突出示范引领。开展乡村振兴年度十大人物评选活动,从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干部、扶贫救助模范、农业科技推广等领域中,分类评选先模人物,讲好乡村振兴的新泰故事。挖掘乡土特色文旅资源,打造1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10个美丽乡村重点村、10个产业发展重点村,培树一批乡村振兴典型。搭建“美丽乡村我的家”微信平台,图文并茂推介乡村振兴中的先进典型。

(四)注重统筹兼顾。统筹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村学校布局,加大校舍建设力度,每年安排700名教师交流轮岗;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发展乡镇卫生院特色专科,建设健康乡村;强化农村社会保障,完善养老保险、医保等制度,不断提高农村低保补助标准和社会救助水平。把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健全完善兜底政策和孝善养老、企业结对、干部帮扶、红黄绿管理等工作机制,大力发展适合贫困户增收的产业项目,让贫困户在融入产业链中增收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