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旅融合国际峰会专题报道

首页>最美村镇

山东省惠民县孙武街道

发布时间:2018-10-31 14:00:3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曹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描绘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蓝图,为我们加快建设“边贸重镇、秀美新桥”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孙武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紧紧围绕“融入全县发展大局、服务两区开发建设,实施双轮驱动、构筑五大支撑”的工作思路,以推动经济发展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事业为重点,开拓创新,科学实干,全街道经济社会呈现出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中,孙武街道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体要求,理清思路、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大胆探索,凸显新桥特色。目前,我街道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特色明显,来势强劲,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8年工作完成情况

孙武街道地处县城驻地,版图面积101.04平方公里,辖14个社区,其中含8个城市社区和6个农村社区,常住人口超过5.9万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71户,合计1773人。适宜流转土地面积4.81万亩,2017年已流转面积1.79万亩,2018年至今新增流转面积680亩,土地流转累计完成38.57%。

孙武街道大力实施在“乡村连片治理”项目和美丽乡村建设。我街道2018年任务为45个村街。经实地考察和认真筛选,选择花家堡村、赵奢孟村、王辛庄村、堤上李村、王集村、小郑村开展“乡村连片治理”项目建设工作。项目区整体区划面积1125亩,耕地8582亩,农业人口4024人,劳动力人口1507人,村民2017年人均纯收入14000元,这些村庄相对集中,以种植粮食为主要经济来源,村支领导班子健全且有威信,群众积极性高,民主议事程序规范,农民投工投劳有保障。建设项目以村内道路硬化、排水沟修建、文体活动场所建设、绿化、亮化为主要内容,重点集中连片解决当地农民群众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其中,硬化村内主要街道道路4.122千米,巷道硬化5316平方米;进村路4.976米,新建村内预制板衬砌排水沟和加盖板11.7千米,新增路灯18盏;栽植各类绿化苗木8144株、月季花1200平方米;新修建村内健身广场3个,健身器材30件;墙壁粉刷15.1142万平方米;文化墙宣传画100处;制作文化宣传栏6个;减速带13个;道路标线8千米,道路标识6处。选择马周、曾赵、大袁庄、曹家、马口等39个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其中,主干道硬化11千米,巷道硬化12430平方米,硬化通村道路1340米,新建边沟19.9千米,绿化27.1千米,新建广场16处,粉刷墙壁46.9万平方米,绘制文化墙2105平方米,清理空闲宅基35处。推行美丽乡村建设由村内到户内扩展延伸,逐步实现村庄干净卫生,环境良好、村内秩序有条不紊。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业现代化水平依然不高。农产品结构仍然以传统农产品为主,农业生产结构仍然以分散化生产经营为主,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等指标与先进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农民收入水平有待提高。近年以来,辖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着较快增长水平,2017年已达到14400元,但与全省平均水平仍有710多元的差距。去年贫困户清退工作完成后,仍有906户未实现脱贫,脱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三是农村面貌有待进一步改善。通过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辖区城乡面貌有了较大变化,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农村建设的欠账还比较多,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还比较落后,部分村庄环境面貌还比较差。

三、下一步的打算

(一)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按照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的整体工作思路,突出抓好支部书记选用、集体经济发展、支部建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四项重点工作。立足基层实际,改变以往村干部分散办公的方式,建立社区“两委”成员到所属社区坐班办公制度。找准基层党组织工作重点,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成效,以基层党组织“双规范双提升”运行机制为载体,消除软弱涣散党组织,打造农村过硬党支部,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推进基层组织振兴。

(二)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推进小城镇建设。一是全力做好合村并居各项工作。本着利于发展、就近便利、着眼长远、依法依规的原则,按时保质完成高贾田片区、大于片区、东关片区、南关片区、昭家袁侯片区等2018年棚户区改造迁占任务。二是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计划第一二季度实施村庄绿化任务,二三四季度完成粉刷、墙绘、标语,三大垃圾清理,破旧房屋拆除、档案整理和重点工程建设。力争到2020年,美丽建设达到B级及以上村全覆盖。通过实施“连片示范”项目和美丽乡村建设,解决影响群众生活和身体健康的环境问题,将进一步改善提高项目区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农村建设亮点,让广大农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三是大力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具有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的返乡下乡人才创业,优先支持润地物化公司“蛙声小镇”等施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运作的现代化农业产业项目发展。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民向市民、工人、商人转变。

(三)聚焦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一是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工作。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土地流转周调度、周汇报制度,层层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实现年内40%的自然村(街)整村完成土地流转的工作目标,完善胜利沟、惠沧沟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规模种植大户得实惠、有发展。二是稳步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注重因村制宜,分类实施,由点及面,先易后难,不搞齐步走,不搞“一刀切”,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宅基地登记等工作相继完成的基础上,全面铺开清产核资、股权配置等工作,确保集体所有不动摇,农民权益不受损,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切实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三是多业并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鼓励村民集资、协调银行贷款以及棚户区改造等方式筹集资金、建设经营性物业用房,提供给入驻企业和商户经营使用,获取租金收益;广泛引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投入资金开办农产品加工厂、现代农业观光园等产业项目,实现村级集体经济逐步由单一的产业支撑向多元化产业经营支撑转变,由农业为主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打造多业并举,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新模式。

(四)加快乡村文化建设步伐,坚持走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一是建设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传达学习和宣讲活动。招募文化志愿者50余人,对基层文化艺术人才定向培养。各社区、各村街党支部支持引导各行各业讲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忘初心、不懈奋斗的故事。二是加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人员培训。强化基层服务人员队伍管理。及时对街道综合文化站人员进行登记及培训,及时补充专业人员,专岗专用,提升街道文化站组织管理水平。三是继续实施“孝诚爱仁”四德工程。开展“最美家庭”表彰活动,制作善行义举“四德榜”,大力弘扬敬老爱老传统美德,促进家庭和谐,加强村民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教育。四是实施农村文化传承挖掘工程。培育乡村“非遗”文化传承人,重视民间艺人和匠人视为专业的位置,创造条件协助其提高知识技能。五是强化农村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建设街道中心农家书屋,综合用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惠民消费季、文艺汇演展演,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

(五)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保障脱贫长效机制落实。一是狠抓扶贫攻坚+数据信息。强化与民政、教育等部门协作机制,及时更新建档立卡贫困户财产收入、人口增减、失业就业等相关信息。同时,借助人力中介和电商平台信息和资源优势,开展贫困户劳动力技能专门培训,帮助贫困户劳动力学习掌握能与市场良好对接的劳动技能。二是狠抓产业项目帮扶。针对扶贫产业项目后续运营维护进行定期、不定期监督检查,研究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项目收益分配办法,探索发掘更有力度的扶贫产业项目,严肃保障2018年专项扶贫资金用到实处。三是狠抓脱贫长效机制落实。针对贫困发生动态管理、帮扶路径选择、帮扶政策落实等内容,开展深入调研,在贫困动态监测、资金投入、产业扶持、社会帮扶和政策保障等方面建立健全机制,做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杜绝脱后返贫和新增贫困等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