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旅融合国际峰会专题报道

首页>目的地景区

湖南省岳麓书院

发布时间:2018-10-16 15:44:2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曹洋

岳麓书院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是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也是我国目前古建保存最完整、文化传承最完好的书院。千余年来,书院不仅是湖湘文化传播的重镇,也是湖湘人才培养的摇篮。1903年岳麓书院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为湖南大学。千年弦歌,传颂不绝。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岳麓书院开启了古老书院向现代书院的转型之路,三十多年来,筚路蓝缕,奠定了“现代新型书院”的基础。今天,这个承载千年历史的文化殿堂,已成为海内外著名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重镇和人才培养基地。2007年,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视察书院,将这种与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文物保护、利用的成功模式总结为“岳麓书院模式”。岳麓书院由古老书院向现代新型书院的成功转化,成为传统书院转型的典型代表,也是当代新建书院借鉴发展的标准样板,更具意义的是,它是传统文化赓续与创新发展一个成功案例,也是中华文明传承与复兴伟大事业中的组成部分。

一、一个承载千年辉煌的文化古迹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老的高等学府,是中国著名的古典大学。书院自初创之始,就受到地方政府、地方士绅尤其是朝廷的重视。公元1015年,书院创建四十年之际,由于办学卓有成效,北宋真宗皇帝赵恒召见书院山长周式,并亲题“岳麓书院”匾额,“于是书院之称始闻天下”,遂成北宋“天下四大书院”之一。尔后湖南的“潭州三学”最终确立岳麓书院高等学府地位。所谓“潭州三学”,即指潭州州学、湘西书院、岳麓书院分成三级,其中岳麓书院为三学中的最高学府。元、明两朝,潭州三学的体制虽不复存在,但岳麓书院自宋代以来所确立的湖南高等教育中心的地位却始终没有改变。清代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皇帝颁布上谕,明令各省城创立“省城书院”。岳麓书院又被列为省城书院,这进一步巩固了它作为湖南地方高等学府的地位。

这座湖南地方最高学府有着幽美的建筑环境,是读书人藏修游息的最佳去处。

它依照岳麓山山势和所存人文胜迹布置。其中轴线的起点在现今牌楼口的“岳麓书院”石牌坊处,由此经桃子湖边的咏归桥、凤凰山与天马山山口、自卑亭、大门、讲堂、御书楼,至岳麓山道中庸亭、极高明亭,直至禹王碑止。这条连贯湘江、岳麓书院和岳麓山巅的漫长中轴线,以岳麓书院为范围,讲堂是中心,以岳麓山为范围,书院是中心。这不仅突显了岳麓书院在岳麓山、湘江及周边环境中的中心地位,也彰显着属于长沙最显著地标的优越地位。

岳麓书院与岳麓山

这条中轴线的中心是岳麓书院。岳麓书院占地31000多平米,建筑面积11000多平米,主体建筑大门、讲堂、专祠、文庙多为明清遗构,是我国中南地区特别是湖湘地区明清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千多年来,一代代儒家士人将其精心构筑成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这一古建筑群深深的打上了儒家文化的烙印,完整地体现了儒家礼乐相和的文化意蕴。

从现存建筑功能与布局的角度来看,书院建筑群分成三个主体区域,两条中轴线构成了明显分区。一条是以书院讲堂为中心的教学建筑群,一条是以文庙大成殿为中心的书院祭祀建筑群。在这两条中轴线的南侧和外围,是书院园林景观区域。

岳麓书院全景三维图

书院的教学建筑群沿着中轴线依次为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斋舍、讲堂、御书楼,四进四院落。秩序谨严,文化氛围浓郁,体现了士人对“治国平天下”的历史使命的追求。

岳麓书院大门

岳麓书院讲堂

书院祭祀建筑群沿中轴线依次为万仞宫墙(照壁)、石牌坊、大成门、东西两庑、大成殿、明伦堂和崇圣祠,整个建筑群以大成殿为中心,以崇圣祠为最高点,因势而建,错落有致。这是书院师生礼敬先贤、传承道统、见贤思齐精神的体现。

岳麓书院文庙德配天地坊

书院园林在御书楼南侧,周围以云墙、曲廊相隔,中架廊桥,凿池堆山,林木茂盛、流泉不竭,人在其中,流连忘返,自得其乐。此外,书院还有八景,分布在院落各处,它们包括“柳塘烟晓”、“桃坞烘霞”、“风荷晚香”、“桐荫别径”、“竹林冬翠”、“碧沼观鱼”、“曲涧鸣泉”、“花墩坐月”,观其名而知其意,极有诗意的景致很能怡人性情。这展示了儒家士人对超脱世俗、寄情山水、修养心性的天人合一之境的追求。

书院八景之一——风荷晚香

书院八景之一——桐荫别径

岳麓书院八景之一——柳塘烟晓

爱晚亭

岳麓书院作为一个延续千年的文化教育研究机构,在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了众多各朝遗留下来的碑刻牌匾楹联,这些文物藏品不仅仅是书院古建筑群的装点,它同样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书院千年的厚重文化,很多时候都是通过它们的展现的。

《朱熹诗碑》拓片

岳麓书院道南正脉匾

二、一座湖湘文化的圣殿

作为古老的高等学府,岳麓书院又是中国古代学术重镇,是理学及湖湘学的大本营。南宋时期岳麓书院在张栻的主持下,出现了学术兴盛的局面,成为理学及湖湘学的重要基地。张栻是南宋时著名的理学家,和朱熹、吕祖谦齐名,号称“东南三贤”。作为湖湘学派创始人胡宏的大弟子,张栻不仅接受了胡宏开创的湖湘学统,还接受了其书院教学形式。从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开始,他主教岳麓书院达七年之久。在这段时期,他将学术研究与教学活动紧密相连,使岳麓书院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主要理学基地之一,吸引了一大批求学问道的士子,形成“道林(岳麓山附近的道林寺)三百众,书院一千徒”的盛况。岳麓书院的湖湘学与当时朱熹主持白鹿洞书院、考亭书院形成的闽学、陆九渊主持象山精舍形成的象山心学、吕祖谦主持丽泽书院形成的婺学并称全国四大学术中心,而其中,“湖南一派,当时为最盛”。明代心学代表人物王阳明仰慕书院为“朱张过化”之地,不顾湘江大水,自身伤病,执意来书院拜谒朱张祠堂。其后学多人在书院传播心学,为书院湖湘文化注入了一股清流,使得湖湘文化在不同文化观点的碰撞中具有了包容、开放的品质。清代多位经学大家在书院传播学术,承继了南宋书院掌教张栻“传道济民”的思想,大张“经世致用”之风,至民国时期提出“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校训,引领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潮流。

明万历岳麓志载朱张会讲图

陈白一朱张会讲图

三、湖湘大地人才培养的摇篮

作为我国古老的高等学府,它成为了中国楚地乃至整个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培养人才的摇篮。悬挂在岳麓书院大门的楹联“惟楚有材,於斯为盛”,是岳麓书院千百年来人才辈出的真实写照。早在南宋初期,书院形成了当时理学中最为兴盛的湖湘学派,出现了以张栻为代表的湖湘学派人才群体。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王夫之也出身岳麓。晚清以后,这里涌现出了众多的人才群体,其中最著名的有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以陶澍、魏源为主体的政治改良派人才群体;咸丰、同治年间出现的以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胡林翼为主体的“中兴将相”人才群体;戊戌变法期间出现的以谭嗣同、唐才常为代表的维新变法派人才群体;变法失败后以蔡锷、陈天华、程潜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人才群体。1916至1919年间,青年毛泽东数次寓居岳麓书院半学斋,从事革命活动,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此后,大批岳麓师生投身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中去,如蔡和森、邓中夏、何叔衡、李达、谢觉哉、周小舟等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彭本人楚才斯盛图

肖沛昌日月同辉图

四、现代新型书院的“岳麓书院模式”

书院发展到清代中后期,由于政府对书院的控制日益严格以及科举取士和八股应试之风对书院的片面引导,书院的教育一度从内容到形式越来越偏离社会的实际需要,加之内忧外患的进一步恶化、西方文化的强力冲击,书院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下诏全国各地改书院为大、中、小学堂,岳麓书院也于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此后,相继有高等师范、湖南工专在此办校,至1926年,湖南当地政府在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基础上,合并湖南公立商业专门学校和湖南法政专门学校,成立省立湖南大学,并以岳麓书院为第一院。

上世纪20年代岳麓书院图

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

湖南大学第一院

鉴于湖南大学与岳麓书院的渊源关系,1979年湖南大学向湖南省政府建议,力主全面修复岳麓书院,同年获得批准。学校在当时经济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投入经费,并成立了岳麓书院研究室,开始了修复工作。1984年改研究室为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下设理学、书院、文物和古建筑四个研究室,组成了一支由历史学家、建筑师和文物保护工作者相结合的科学研究与文物保护队伍。依靠湖南大学自身的人才优势,以研究带动、提升了文物修复、保护与管理的水平。今天,岳麓书院文物的修复和保护工作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基本上恢复了书院历史上办学最盛时期的风貌,书院讲学、藏书和祭祀三位一体的基本格局已获重现。今天,当你踏入千年学府——岳麓书院这座典雅而质朴、庄重而幽深的庭院后,无论你是抱着朝圣的心态瞻仰它,抑或是为传闻猎奇而接近它,你都会被这种厚重深沉的文化氛围所震撼,你的灵魂会不自觉地得到洗涤。这就是我们修复古老书院的初衷,也是书院得以获得众多赞誉的重要原因。

岳麓书院的恢复和发展得到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和支持,书院的各项事业互为支撑、齐头并进,备受赞誉。1997年,国家文物局张文彬局长视察书院,认为岳麓书院是现存修复最好、利用最充分的书院,高度赞扬岳麓书院是中国当代的“活文物”;2007年,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视察书院,将这种与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文物保护、利用的成功模式总结为“岳麓书院模式”。

概言之,“岳麓书院模式”是指以岳麓书院为代表的,将古代书院优秀教育传统与现代大学管理体制完美结合,以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文物保护、社会服务四大事业互相支撑、良性互动的建设、管理、运行、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独具特色、成效显著。

作为一个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工作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卓有成效的文物保护工作为书院的社会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书院的学术研究提供了第一手材料,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研习环境。二十多年以来,我们一方面注重书院古建遗存的修复、维护工作,使书院成为全国迄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修复最好的古代书院;一方面搜集、整理书院创造的诸多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在连续三次对全国书院进行普查工作的基础上,搜集历代书院遗留下来的碑、匾、古籍(包括书院志、书院刻书、书院藏书、书院师生著述等)、书院生徒课卷、书院往来文书、书院名人手迹等等反映书院历史的文物,2012年建成的湖南·中国书院博物馆已经成为全国书院文物的研究中心、收藏中心、展示中心与交流中心。

文化传播方面,建立“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重视综合运用多种传播形式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将自身的建设发展与中华文化复兴的主旋律紧密结合在一起,让传统文化日益融入现代生活,为当代社会服务。与同时凤凰卫视、凤凰网新媒体开展战略合作,构建“互联网+国学”的传统文化传播新模式,面向全球推广国学。近年来,双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举办“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共建“凤凰网国学频道”,组织开展“岳麓书院讲坛”,使得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释放出更大能量,为数以亿计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优质精神产品。

岳麓书院讲坛

全球华人国学大典

人才培养是古老书院现代复兴的标志性工作。岳麓书院是全国迄今为止唯一恢复办学功能的书院,是省内国内一处国学人才培养基地,具备了培养硕士、博士等高层次创新研究型人才的条件,它将为文物保护、旅游管理及科学研究储备人才。岳麓书院在千余年的办学历史中,积淀了大量优秀文化教育资源,如“传道济民”的办学宗旨、“忠孝廉节、整齐严肃”的人文精神,强调人格教育和道德践履等等。挖掘书院教育的特色与内涵,继承和发扬自身的优秀传统,岳麓书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完善人格的培养;倡导独立自主、知行统一的治学原则,提倡克己为人、道德自律等道德修养方法。这种培养模式旨在矫正现代教育的种种弊病,着力培养人文底蕴深厚、人格健全、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人才,这是传统“成人”教育的承继与发扬。

科学研究是人才培养进一步深化的结果,是对古老书院学术研究功能的承继。30多年来,从书院自身研究出发,岳麓书院研究团队逐渐把研究范围延伸到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古代史等领域。打破现有学科分类体系的局限,注重学科间的衔接与融合,凝炼学科方向,在“宋明理学”、“湖湘文化研究”、“经学研究”、“礼学研究”、“出土文献及文物研究”、“书院文化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岳麓书院倡导“十年磨一剑”的精品意识,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机制、人才进出政策、考核管理办法和薪酬管理体系,鼓励研究人员甘坐冷板凳、潜心研究,力争创造出本学科领域内的高水平精品成果,杜绝急功近利,杜绝一般化成果的产出。近年来,书院六十余人的研究团队,共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9项、学术成果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6项,这些标志性成果赢得了良好的学术声誉,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五、一张湘楚大地的文化旅游名片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下清风峡口,前临湘江,背依岳麓山,院以山为名,山因院而盛。岳麓书院以千年文化之底蕴,古建文物之基础,现代开放之手段,成为湖南省文化地标,湘楚大地的文化旅游名片。

书院的旅游开放在文物保护的基础上,结合书院历史研究成果,以岳麓书院文化古建筑群的原状陈列为开放主题,同时利用各种手段开发、丰富旅游资源。岳麓书院开设有岳麓书院历史陈列展、当代岳麓书院陈列展、毛泽东寓居岳麓书院处、中国书院博物馆以及岳麓书院藏秦简壁画展等。

岳麓书院历史陈列展览名为“千年学府弦歌不绝”,所展示的是岳麓书院千余年来的发展史,以图片、文字、文物、视频和场景相结合的形式表现了岳麓书院“成就人才、传道济民”的办学宗旨,清晰展示了岳麓书院的历史脉络。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的千年历程,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也是中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见证。

岳麓书院历史陈列展

建立岳麓书院数字博物馆和中国书院数字博物馆。中国书院博物馆是由国务院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的,以岳麓书院原状陈列为依托建立的专题博物馆。它是目前全国惟一的中国书院史和文化教育史的专题博物馆,也是湖南省建成的首个全国性博物馆。中国书院博物馆和岳麓书院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岳麓书院犹如中国书院博物馆的“古代实物陈列”;中国书院博物馆的陈列则是岳麓书院的拓展延伸,好比“现代手段展示”,它是用现代的展示手段,配合岳麓书院和自身展示的书院文物及相关资料,完整地展示中国书院千年历史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中国教育史、学术史和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影响,两者相互配合,相互支撑,是一个完整的文化体验。

中国书院博物馆外景

岳麓书院藏秦简展

岳麓书院藏维山墓壁画展

除了与古建筑群相映成辉的历史文化陈列,书院在旅游服务方面也有着良好的表现。岳麓书院以传统书院元素为基础,制作出一批兼具艺术性与文化内涵的标识标牌,既具备完善的标识功能,也与书院总体环境相得益彰。书院还建设有智慧游系统,游客可以通过微信客户端连接书院的wifi,实现语音讲解、文字、图片介绍、地图全览、周边食宿查看等功能,极大地满足游客的需要。

书院还有着强大的讲解团队。书院讲解员在正式上岗前都需要由书院安排中国书院研究的前沿专家、学者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学习、了解、掌握书院的古建筑、相关文物、发展历史等相关知识。除此之外,书院还有一批学生讲解员和志愿者讲解员。学生讲解员主要书院的学生组成,通过讲解,书院学生加深了对书院千年历史的了解和对书院文化的认同感,成为书院文化传承与传播的一份子。书院还建立了由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志愿者团队,这些志愿者有大学教师、公司职员、退休员工等,利用闲暇时间来书院为游客进行志愿讲解服务。

作为旅游景点,书院还开发出一系列以书院文化为主要设计元素的文创产品。包括岳麓书院学规笔记本系列,岳麓书院对联镇纸系列,窗花U盘、书签系列,书院大门相框等。这些文创产品既富有设计感,又具有实用性,还蕴含着书院千年文化信息,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

岳麓书院书院社会服务坚持以人为本,以恢复书院的历史原貌为本,获得了社会一致好评,成为长沙乃至湖南省旅游标志性景点。书院重视继承先贤“传道济民、经世致用”的传统,发挥自身优势,自觉承担起弘扬、传播、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建斯文社会的历史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精神家园的构建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