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旅融合国际峰会专题报道

首页>目的地景区

四川都江堰景区

发布时间:2018-05-21 16:28:3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曹洋

青城山—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都江堰市因堰而得名,因青城而得道,是一座充满历史积淀和厚重文化底蕴的“境界之城”、是一座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山水旅游城市。距省会成都仅36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仅45分钟车程。都江堰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佳魅力城市,并获得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我国著名的长寿之乡。市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众多,城景交融,交通便捷,年平均气温15.2℃,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夏无酷署,冬无严寒。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文明风景名胜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

古城暮色周新联摄

古堰瑞雪余光燕摄

第一部分:介绍风景区的自然资源

都江堰水利工程作为中华民族的天才杰作,是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守李冰为治理岷江水患率众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其工程采用“无坝引水”的形式,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组成。它巧妙地利用了岷江出山口的天然地势和弯道水流规律,三位一体,有效地解决了引水灌溉、泄洪排沙的问题,构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自动排灌系统,孕育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成都平原,并直接促使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秦的统一。2260多年来,都江堰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灌溉面积已达一千多万亩。

青城山以其“幽”享誉天下,历来有“青城天下幽”之称。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其地质地貌独特,植被茂密,气候适宜,林木葱翠,层峦叠障,曲径逶迤,古观藏趣。景区内有36峰、72洞、108景。早在公元前三世纪末,秦王朝就将青城山册封为国家祭祀的十八处山川圣地之一。青城第一峰喷薄的日出,朝阳洞落日的余晖,丈人峰茫茫的云海,上天梯的险绝,鸳鸯井同位异水的奇妙,红岩沟飞流直下的瀑布,味江河碧绿的清溪,构成了一幅幅天然图画,令人心旷神怡。公元143年,天师道创始人张陵来到青城山,用“黄老学说”创立了“五斗米教”,即天师道。青城山以道教发源地和天师道的祖山、祖庭名标史册。青城山还以自然生态的美,原始沟壑,古藤爪的奇,为生态旅游增添了无尽的情趣。有飞泉、神仙、红岩四条深隧、葱笼、奇险的沟壑雄奇绝妙,峡谷栈道,渊潭水帘,灵谷飞瀑,岩穴石笋等自然景观500多处,构成了一幅幅幻化无穷,令人神往的精美画卷。

都江堰灾后重建古堰南桥张铨生摄

玉垒阁之晨向力民摄

第二部分:介绍风景区的文化底蕴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城山-都江堰景区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北边缘的都江堰市。都江堰景区紧邻市区,素有“城中美景”之称。2000年11月29日,青城山•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7月12日以全票通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2000年12月底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国家级文明风景名胜区”;2001年12月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旅游区,并成功申报AAAAA级旅游区。

都江秋色龚吉光摄

青城山门向力民摄

古堰月色李红摄

景区山、水、城、林、堰、桥、观园等景观融为一体,蜀文化、水文化、道教文化相互融汇,园林艺术、建筑艺术交相辉映。都江堰水利工程采用“无坝引水”的形式,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引水口所组成。它巧妙地利用了岷江出山口的天然地势和弯道水流规律,三位一体,有效地解决了引水灌溉、泄洪排沙的问题,构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自动排灌系统,孕育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成都平原,并直接促使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秦的统一。2270多年来,都江堰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灌溉面积已达1000万亩。都江堰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水利形式,创造出独特的水工建筑艺术,是多种文化的集中体现,堪称人类水利发展史上的旷世奇功。

放水仪式沈祥军摄

青城山自古以来以“幽”称天下,景区内有36峰、72洞、108景。早在公元前三世纪末,秦王朝就将青城山册封为国家祭祀的十八处山川圣地之一。青城第一峰喷薄的日出,朝阳洞落日的余晖,丈人峰茫茫的云海,上天梯的险绝,鸳鸯井同位异水的奇妙,红岩沟飞流直下的瀑布,味江河碧绿的清溪,构成了一幅幅天然图画,令人心旷神怡。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天师道的祖山、祖庭。公元143年,天师道创始人张陵来到青城山赤壁崖舍,用“黄老学说”创立了“五斗米教”,即天师道。张陵后羽化于山中,青城山便以道教发源地和天师道的祖山、祖庭名标史册。

索桥烟雨向力民摄

锁岷江向力民摄

第三部分:介绍风景区的近期工作

2017年以来,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管理局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重点围绕“精细管理服务、着力品质提升、创新营销品牌、升级旅游产业、完善智慧体系、狠抓队伍建设”六大工作,以门票增收和产业经营为核心,全力推进景区旅游经济发展。在宏观经济转型和同类景区增长乏力的情况下,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综合收入仍然保持了持续较快增长。1--6月,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共接待游客342.63万人,同比增13%;实现综合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16%。

壮大景区联盟发展,创新旅游业态

依托精品景区联盟及都江堰市旅游资源,配合旅游集散地建设需要,在已组建的“中国精品旅游景区(营销)联盟”基础上,景区还积极尝试与省内外更多景区建立合作联系,将近程市场景区逐步纳入景区联盟,同省外景区构建旅游合作网络。目前已同峨眉、乐山、四姑娘山、三星堆、阆中古城、西溪湿地、武隆、武当山、康定等10多个景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积极跟进与三亚、张家界、敦煌等旅游城市的友好景区的联盟合作,最终构建遍及全国主要旅游景区的国内最大景区间旅游合作网络。

强化对外开放合作,提升景区国际化定位

积极与东南亚、欧洲等市场的合作旅行社对接,力争达成战略合作意向。根据游客需求的差异性特点,探索设计自驾、修学、养生等旅游产品线路,突出精准推介。同时,全面拓展日韩、欧美、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客源市场,搭借省旅游局、成都市旅游局等宣传平台,分别派遣营销专员前往香港、澳门、台湾、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或地区开展都江堰旅游宣传推介。进一步促进景区旅游营销、市场服务与国际标准、国际惯例接轨,增强都江堰市旅游目的地的外向度与吸引力。

优化精品景区打造,做亮做大旅游品牌

遵循“显山、亮水、秀城、融绿”理念推进进一步推动青-都景区基础设施整体提升改造规划编制;启动景区资源数据普查工作,建立并完善景区资源数据库;重点推进城隍庙古建筑群修缮项目、青城后山滴珠海棠游步道改道工程、第三卫生间改造等重点项目。同时全面启动北斗卫星导航智慧旅游二期示范项目,推进全域旅游云导览平台在都江堰景区上线运行;推进大数据平台版面、呼叫系统整改、升级,将鼎游、海鳗、环境监测、森林防火报警、移动客源地等数据接入大数据平台;应用移动手机基站信铃数据,实施全域旅游手机客源地数据采集,接入景区大数据平台;加快推进在都江堰景区和青城山景区设置电子显示屏进程。

狠抓景区经营,大力推进产业转型

按照“大旅游、大健康、大文化、大生态”产业定位,重点招引一批具有强劲发展潜力的“旅游+”企业,开发多种“旅游+”产品,促进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高端化、精品化。深度挖掘“山、水、道、熊猫”文化内涵和特质,大力推进旅游产品研发,加大地方特色文创产品研发力度,持续跟进“都江堰”牌香烟研发生产并完成与汉能集团合作生产的新能源旅游商品包装设计方案。进一步深化与红旗连锁合作,按准入标准,加快都江堰本地特色商品进驻销售。

同时,积极与武汉东之有道、深圳傲得华视等高科技企业洽谈“旅游+科技”项目合作事宜,研究在360°鱼眼自拍镜头、地理信息系统等项目在旅游市场的运用,切实推进高新产业合作。

加速智慧建设,完善智慧旅游体系

升级完成景区森林防火平台,建设超级Wifi南桥试点工程,完成全网数据挖掘分析基础平台开发及北斗卫星导航智慧旅游一期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强化智慧服务功能,实行网格化管理,更新管理标准,优化游客投诉、负面舆情、建议意见等处置流程,受理游客业务5733起,办理率、有效投诉处置率、游客满意率均达100%。同时加大智慧营销力度,围绕节庆活动和旅游资源,发布微博923条、微信推送文章186篇、网站新闻95篇、今日头条新闻118篇;在微信平台先后开展了6个网络活动,扩大景区在网络人群中的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