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手机版|桌面下载|邮箱登陆|论坛注册|站点导航定制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严守生态红线  实现绿色崛起

发布时间: 2016-11-28 09:53:08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曹洋

 

建生态文明小康村,走幸福美好富裕路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重要指示,舟曲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围绕“生态人居工程、生态经济工程、生态环境工程、生态文化工程”四大重点任务,成立了生态办和综合协调、建设实施、督促检查、宣传报道4个工作组,制定了《奖惩办法》、《督查办法》、《责任追究办法》等规章制度,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严格按照“965356”建设标准,即基础设施达到“九化”(住房安全舒适化、道路便捷畅通化、街道场地明亮化、村庄绿色生态化、村内村外干净化、公共环境优美化、用水洁净安全化、用能清洁低碳化、通讯网络入户化),公共服务具备“六有”(有村卫生室、有乡村舞台、有便民服务网点、有电子商务平台、有较为完备的教学设施、有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富民产业实现“五提高”(提高特色产业规模化程度、提高产业多元化发展能力、提高旅游专业村品牌影响力、提高专业合作社运作水平、提高农牧民培训覆盖面),区域环境落实“三整治”(整治违章建筑、整治河塘沟渠、整治农村土地),卫生治理实行“五集中”(生活垃圾集中填埋、建筑材料集中堆放、广告标语集中设置、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畜禽粪便集中存放),社会管理体现“六个好”(村级机构健全、组织建设好,邻里关系和睦、村风民风好,保障体系完善、公益服务好,村民自治规范、民俗传承好,综合治理达标、社会治安好,创建工作达标、民族团结好),把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与精准扶贫、文化旅游、生态建设、特色产业、环境卫生整治相结合,紧盯宣传动员、考察学习、督促检查和试点先行四个环节,严把工程质量、资金安全、规划编制审批、公示公开四道关口,概算投资9.1亿元建成生态文明小康村51个、生态文明示范村21个,真正将广大农村打造成了“山清水秀环境美、丰衣足食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欣欣向荣小康美、尊老爱幼形象美、纯朴善良人心美”的一流生态家园。2016年,在甘肃省第二届“绚丽甘肃•美丽乡村”评选活动中,立节镇拉尕村荣获“十大美丽乡村”称号。

图说:独具特色的乡村建筑

掀起“环境革命”热潮,城乡环境大幅改善

良好的环境是一个“聚宝盆”,体现着精气神,凝聚着正能量。2015年,甘南州委、州政府立足现实需要,着眼长远发展,动员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向各类影响城乡环境的“顽症”和“陋习”宣战,集中整治“脏乱差”,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环境革命”热潮。舟曲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集中整治环境卫生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以“优环境、提形象、促发展、惠民生”为主题,以创建旅游城镇、文化城镇、生态城镇为目标,把环境卫生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精准扶贫、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县财政在连续两年为全县208个行政村每村落实环境卫生整治经费5000元的基础上,投入专项经费845万元,扎实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通过政府主导、干部带动、群众参与,全力实施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3456”工作法,即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先锋引领、广大党员干部的引导带动、广大群众的主体“三个作用”,强化组织领导、宣传引导、经费保障、督促检查“四个到位”,坚持与生态文明建设、精准扶贫、发展大旅游产业、主题实践活动、干部队伍建设“五个结合”,落实示范引领、分片包干、“门前三包”、村民自治、典型带动、目标考核“六项机制”,强力推进“六大行动”,即户外广告整治、砂石料场及河道环境整治、车辆维修及农机销售整治、建筑工地规范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星级评选、道路绿化美化,彻底根除 “五大顽疾”,即广告标牌乱贴、废旧机械乱放、建筑垃圾乱倒、农村柴木乱堆、农户庭院脏乱差,努力营造整洁、靓丽、文明的宜游宜居宜业环境。2016年,舟曲县统一亮化美化了新老城区临街办公楼、住宅楼等84栋建筑、近10万平方米区域,在老城区尖子石至峰迭新区17公里路段,安装了楹联文化路灯660盏,对白龙江老城区2公里河堤进行水景亮化,形成了一道绚丽多姿的风景,为建设幸福美好新舟曲聚人气、引财气、增底气,充分展示了环境卫生整治生态美、自然美、环境美的良好形象,舟曲城区品位得到大幅提升。

图说: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

图说:舟曲老城区夜景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