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手机版  |  桌面下载  |  邮箱登陆  |  论坛注册  |  站点导航定制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双杨镇:打造富裕、生态、秀美新乡村

发布时间: 2016-03-31 11:02:37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曹洋

 

事实正是如此。村里要办成事,集体必须有钱。于是,村两委班子不分昼夜地研究起了国家的产业政策、帮扶政策和关于企业破产方面的法律条文,并采取了三个办法:

——首先,对关闭停产、资不抵债的企业进行破产,从根本上化解债务。

——同时,把还在运营的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制,除集体土地外,全部改为民营,村里按年收取租赁费。

——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村里闲置的土地、厂房,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工业项目,借力推动自身发展。

通过这些方式,加上积极争取帮扶资金和驻村项目,逐步化解村级债务2亿余元。赵瓦村终于有了发展的时机,村集体也渐渐有了积累。

村集体经济发展之后,那么钱花到哪里了呢?到村里一看就一目了然:通村大道、东西南北4个大门、休闲广场、停车厂、村西公园、村北公园、天然气、治安监控、自来水管道、下水道、地埋用电线路、田间水渠……美丽乡村建设,使得赵瓦村实现了“水陆空”全覆盖。

“欠债决不能耽误发展。咱们不怕背着包袱走路,只要有力气、有信心,我们早晚会丢掉包袱,一溜烟地跑起来”。面对未来,赵瓦村“两委”班子信心十足。

“人心稳了才能干大事”

发展路上没有一帆风顺。特别是在民主法治村建设过程中,太多太多的故事的发生,也让赵瓦村的发展脱不了如此规律。之前,村里一些决定因为没有及时与群众商量、及时公开,村民经常堵在村委门口,嚷嚷着要个说法,甚至到上级部门上访。

为改变这种局面,村班子通过讨论达成一致共识:村民主法治的建设刻不容缓。为此,按照《“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指导标准(试行)》和《山东省农村开展“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全市民主法治村”指导标准(试行)》文件精神,制定了本村“民主法治”实施细则,同时号召全体村民大力宣传民主法治意识。

工作中,健全规范工作制度,完善了村党建工作责任制、村委会工作制度、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等16项规章制度,制定了村级事务工作流程图23幅,并统一制作成版面悬挂于该村会议室和各办公室内。制度的完善,让群众一眼就看明白,干群之间的矛盾也少了。

同时,还建设“五大普法阵地”,设立“法制图书阅览室”、“法制宣传专栏”、“法律服务室”,购置法律法规相关书籍300余册,定期举办村民法律知识培训讲座,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认真开展法制宣传,利用“法制夜校”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有文化、年富力强、群众威信高的村民做普法骨干,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带动了一批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和护法的群众加入到民主法治建设的队伍中。健全了法律服务网络,组织23名村民普法骨干,建立了5支普法队伍,即:法制宣传队伍、法律服务队伍、治安巡逻队伍、人民调解队伍、法律援助队伍,为全村村民提供无偿的法律服务,进一步提高了村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积极性。实施五入户普法机制,即法律书刊明白纸入户、普法宣传材料入户、法律培训入户、法律服务入户、民事调解入户,已印制各类普法材料由村民小组长发放到每家每户。这些工作使得“民主法治”内容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深入人心。

村里李书记从上任伊始,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早六点半听民意”。 每天早晨6点,村党委书记李久存准时来到村传达室,等待着与反映问题建议的村民进行沟通交流,听取建议意见,化解矛盾纠纷。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农民素有早起做农活的习惯,经过一夜休息和思考,早晨头脑清,思路明。村民的意愿和诉求,都可以心平气和地沟通和交流,不抱有任何的偏见和抱怨。现在的赵瓦村有1000多人是离土不离村的产业工人,事情讲明了,当天工作还不受影响。到后来,他每天早上五点起床,绕着村里溜达一圈,有问题找他的,能解决的当场解决,解决不了的再一起回村委细说。这样连群众上访的步骤都省了,变成了上门接访。

“人心稳,才能干大事。”通过不断地加强村民主法治建设,村“两委”班子最终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干群关系和谐了,赵瓦村才有了今天一呼百应的局面。


     1   2   3   4   5   6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