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手机版  |  桌面下载  |  邮箱登陆  |  论坛注册  |  站点导航定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木垒县:创新驱动 转型升级 力促农牧民增收

发布时间: 2016-01-18 15:59:53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曹洋

 

“文化城”文化引领旅游产业

深入挖掘木垒多样化的文化资源,把文化作为灵魂渗透到旅游产业的各个环节,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品位,增强旅游文化底蕴和特色魅力,打响三大文化品牌:打响新疆半坡农耕文化品牌,做好四道沟遗址、万亩旱田申遗、古村落年俗文化和流水席文化申遗工作。借助刘亮程工作室和文化名人,大力挖掘古村落文化,创新乡贤文化,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各方木垒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完成“丝绸之路·木垒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的创立与颁奖。

打响“和文化”品牌,以和好街、木垒河广场、守静园、黑走马杂志、和美居广场为载体,大力倡导人心和善、家庭和睦、民族和好、社会和谐、天人和合的“和文化”理念。

打响地域文化品牌,以赛马场、民族刺绣文化产业园、草原小英雄努尔古丽、骨雕厂、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民族村寨为载体,重点打造一台文艺节目,开发一批旅游纪念品,形成几个特色景观,让木垒成为体验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民族风情的胜地。

图说:木垒县光伏发电基地

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是全国唯一的乌孜别克族乡,近年来不断打造“民族风情乡”招牌,带动了旅游业的大发展、快发展。哈黑达是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牧民,靠政府支持,在家门口搞起了养殖和牧家乐,实现了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2014年赚了7万元。现在,在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像哈黑达这样的牧家乐共有48家,全乡年接待5万人次,仅旅游业为牧民增收400元以上。

木垒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吸引了大批疆内外游客到木垒观光旅游。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刘亮程这样描述木垒:“木垒是一个可以放牧灵魂的地方”。

木垒县英格堡乡虽没有大漠胡杨、险峻奇峰,却有世代出才子的“菜籽沟”。今年,刘亮程把工作室搬到了菜籽沟,在英格堡乡菜籽沟村实施古村落保护项目,建起了木垒书院,完成了128户拔廊房改造,建成了文化气息浓厚的艺术家村落,一批疆内外文学、书画名家陆续入住。如今,木垒县农牧家乐达到124家,宾馆达27家。

将文化作为产业如何物化,打造文化产品成为木垒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抓手,除了胡杨绣、民族刺绣、手工艺品等旅游纪念品外,木垒县还与商家合作,开发户外用品将木垒的胡杨林、南部山区景观等特色景点印制成旅游商品,将歌曲《胡杨新娘》、《回望木垒》制作成音乐盒等形式,将木垒县文化旅游产品在丝绸之路上延伸。

木垒县委指出: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实现一产向三产转型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现实选择,作为增加就业、富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按照4A级景区标准建设木垒县城,带动旅游业大发展。

   上一页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