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美丽乡村建设
发布时间: 2015-12-18 16:27:55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曹洋
三、产业筑基、文化塑魂,美丽乡村形神兼备
新农村建设既要有形、有貌,更要有本、有魂。一是向产业要支撑。全市257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一村一企联建帮扶活动,推进所驻村屯基础设施建设,辐射带动32万农户发展。二是向环境要发展。坚持经营村庄的理念,借助农村山水资源、田园风光和乡土文化,拓展农业功能,发展休闲旅游、绿色体验农业。全市发展休闲农业园区5个,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不断拓宽。三是向文化要提升。我们坚持开展安居乐业“十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评选活动,全市打造美丽庭院1万个,干净人家3万户。铁西区平西乡团山子村坚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全村获得八星以上的农户达到93%,其中十颗星户占比34%,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村、整洁村。伊通县营城子镇四间村、双辽市双山镇玉尺村广泛发动农民制定村规民约,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突击整治、应付检查,前清后乱、过期反弹的状况。铁东区叶赫满族自治镇营盘村采取自报公议方式开展“干净人家”评选活动,谁家最干净,就在谁家门前挂上印有“干净人家”标志的大红灯笼。在村民心里,大红灯笼代表着好的门风、家风,为儿子娶媳妇都容易。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面子是农民道义中的脸皮,有针对性地开展载体活动,很容易形成农村社会的契约,这也是形成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的最佳选择。
图说:铁西区西八大村农民丰富的文化生活
四、攻坚克难、机制倒逼,将责任压力层层传递
坚持引导、激励、整合、监督多管齐下,推动农村环境整治规范化、长效化。一是政策引导机制。把新农村建设作为重中之重,让中央和省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地生根。制定相关办法,对环境建设、产业发展等予以政策倾斜,财政建后奖补。二是综合考评机制。将新农村建设纳入绩效考评体系,考评结果与干部任用挂钩、与财政专项资金挂钩。年终由市主要领导牵头,带领县(市)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赴各地拉练式巡查,背对背打分,当场通报,让考评掷地有声、令人信服。三是督查问责机制。组成联合督查组,每月进行明察暗访,发现问题当场下达整改通知。对脏乱差的镇、村挂“黑牌”,主要领导在电视公开表态,对工作不力、群众反响强烈的进行组织处理。四是资金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投入,近几年,市县两级财政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资金达2.6亿元,今年市本级财政拿出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2350万元,带动县(市、区)财政投入4806万元;今年,四平市本级财政投入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4000万元,双辽市增加到2000万元,梨树县、伊通县、铁西区各投入2000万元,铁东区投入1000万元,市县两级财政专项投入达到1.3亿元,带动乡村两级投入5.1亿元。五是民主管理机制。采取市里补、区里拿、农民自主缴一点的办法建立村屯常年保洁队伍,建立村规民约,实行“门前三包”,确保环境整治长效不衰。
图说:铁东区哈福村干净人家评选
立足资源优势 打造支柱产业 农业产业化统领四平农村经济发展
近年来,四平市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举措,摆上重要位置,创新工作思路,强化组织领导着力培育龙头企业集群,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图说:金士百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一、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龙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村经济走链状发展道路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伸粮食、畜牧、特产品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加快农产品资源优势向农村经济发展优势转变。通过农产品加工利益联结,农田和圈舍转化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第一原料车间,农民按照市场利益导向发展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对接难题得已有效破解,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带动初级农产品价格逐年走高,使农民获得了加工环节的平均利润,农产品加工企业为地方政府提供的财政性收入持续提高,产加销紧密衔接,贸工农融合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地方财力增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走上了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引领的链状发展轨道。几年来,四平市围绕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已经形成了以粮食、畜禽、特产品加工三大产业,搭建起玉米、大豆、水稻、生猪、肉禽、花生、中草药、鹿产品等十条产业加工链条,支撑起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龙型构架。2014年,全市粮食实际加工转化量达到500万吨,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0.6万吨、34.4万吨、11万吨。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实现476亿元,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近三分之一,农产品加工业与装备制造、能源并列全市工业三大支柱产业。
图说:吉云鹿业产品展示厅
二、以园区建设为重点,推动企业集群发展,夯实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基础
坚持把调整产业布局、加快集群集聚、促进产业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培育优势企业,作为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质量的一件大事来抓,以大园区承载大产业,在成功创建公主岭国家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伊通国家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梨树、双辽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四大基地”基础上,收拢五指打造“核心园”,激发集群集聚效应。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形成以中粮生化、黄龙食品、国能发电、吉林众品、新天龙酒业等公司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年加工玉米220万吨,年生产淀粉100万吨、淀粉糖30万吨、酒精30万吨、麸质饲料10万吨,年屠宰生猪120万头,发电年消耗玉米秸秆45万吨;畜产品加工园区以梨树县红嘴农高、吉林曙光、达鑫禽业、斯麦尔食品等企业为核心,以牧业小区、畜禽专业基地为依托,形成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牧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年屠宰生猪120万头、肉鸡5000万只;鹿业加工特色园区以伊通县吉云鹿业、宇田鹿业等18户企业为龙头,初步形成了养殖链、加工链、研发链、物流链四条完整的循环产业链条,主要生产鹿茸素、鹿角盘胶囊、鹿胎素等七个系列150多个产品,吉云鹿业鹿茸素产能占全国鹿茸素产能一半以上。
图说:吉云鹿业梅花鹿养殖基地
三、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扩大产业增量,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后劲
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重中之重。在招商引资上,通过内引外连、上争下促等方式,广开项目源头,围绕资源禀赋谋划项目,围绕园区特色包装项目,围绕优势企业开发项目,围绕存量资产深挖项目,突出特色产业和优势资源,抢抓产业转移的机遇,找准产业对接点,强化驻点招商、专班招商、协作招商、以商招商和园区招商,加强商会、协会和会展招商,全力谋划农产品加工业建设项目。在项目建设上,全市上下一盘棋,谋划项目促开工、开工项目促建设、建设项目促投产、投产项目促达效,农产品加工业大项目、好项目遍地开花,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后劲强劲。宏宝莱18万吨花生露、天成玉米60万吨玉米加工、中粮生化60万吨玉米加工、红嘴农高120万头生猪屠宰、吉林曙光2000万只肉鸡加工等一大批立县富民项目已建成投产;中粮生化10万吨果葡糖、吉云鹿业深度产业化、高金食品年产1万吨高低温熟食、博来德30万吨大豆油加工、富邦集团900万只肉鸭精深加工、双佳食品5000吨速冻花生果冷链物流等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
图说:吉林曙光肉鸡屠宰线
四、以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为驱动,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实力
把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作为提升农产品加工业质量效益的重要举措,大力培育名品名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由物质要素投入拉动型向科技、品牌和物质要素投入协同带动型转变。围绕中粮生化、天成玉米、黄龙食品、现代天丰等粮食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东北淀粉糖糖都,推进粮食加工向高端化迈进;围绕红嘴农高、高金食品、斯麦尔食品、吉林曙光等畜禽加工企业,发展协作配套,打造肉制品精品基地,推进畜禽加工业向集成化迈进;围绕天元润土、双佳食品、辽河农产品等特产品加工企业,突出生态安全,打造杂粮品牌基地,推进特产品加工向优质绿色品牌化方向迈进。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创建名品名牌,目前,全市已创建“吉云神鹿”、“上流域”、“斯麦尔”等54个吉林省著名商标、“新天龙”、“宏宝莱”、“一正”、“金士百”、“吉春”等5个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图说:天元润土产品展示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