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手机版  |  桌面下载  |  邮箱登陆  |  论坛注册  |  站点导航定制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依托青山绿水打造绿色生态 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

发布时间: 2015-11-27 15:43:39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曹洋

 

二、“十二五”农牧业现代化建设与发展

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农牧厅的精心指导下,“十二五”以来,全州各级农牧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的各项政策措施, 狠抓“生态立州”和“产业富州”两大战略,紧扣农牧业稳定发展和农牧民持续增收这一中心任务,全力推进农牧业各项工作,使全州农牧业农牧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图说:甘南夏季牧区转场

——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据统计,2014年末,全州年末各类牲畜存栏378.13万头(只),比2010年减少了17.27万头(只、匹);全州牲畜总增、出栏、商品三率分别达到35.6%、46.39%和40.44%,分别较2010年增长5.7、9.49、和8.84个百分点;完成肉类产量6.9万吨,比2010年增加1.3万吨,增长23.2%;奶类产量9.1万吨,比2010年增加0.7万吨,增长8.3%。全州粮食总产9.04万吨,比2010年增加0.49万吨,增长5.7%;药材总产4万吨,比2010年增加2.13万吨,增长114%。2014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89元,比2010年增加1865元、增长68.5%。

图说:牦牛种公牛繁育基地

——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强势发展。通过深入实施农牧互补一特四化战略,全力推进“168”现代农牧业发展行动计划,以牦牛藏羊专业化养殖为重点,加快调整畜种畜群结构,大力实施牛羊育肥小区、奶牛养殖小区、暖棚建设、退粮还草、牧草良种补贴和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专项补助等项目。在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大力推行退粮还草、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和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等措施,积极发展牦牛藏羊短期育肥和犏雌牛(奶牛)养殖产业,在牧区加大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天然草原生产能力,同时大力发展半人工刈割草场和圈滩种草,积极发展牦牛、藏羊和犏牛繁育产业。“十二五”以来,全州建设牲畜养殖小区(场)191个,新建牲畜暖棚11592座 ,发展专业养殖户3万多户,维护和重建基层乡镇畜牧兽医站101个,规范强化了8个种畜基地。同时,不断推进标准化生产,组织业务单位开展了标准修订和产品注册,制定、修订了《甘南牦牛肉》、《甘南藏羊肉》等畜牧业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23项。全州有9家企业建有专门的质检机构,通过相关质量认证的龙头企业6家,获得省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的龙头企业2家,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龙头企业4家。已组织认定无公害畜产品产地8个,颁发了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

图说:牦牛屠宰生产线(安多清真食品公司)

——良种畜繁育力度持续加大。制定了《甘南州牦牛藏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规划》,各县市畜牧部门依托8个种公畜基地扎实开展地方优良畜种的本品种选育和提纯复壮工作,共建立牦牛藏羊繁育核心群38个,开展牦牛、藏羊本品种选育和提纯复壮,选育后备种公牛5000多头,后备种公羊10000多只,全州牲畜良种率达到48%。同时,大力淘汰非生产畜和劣质种畜,培育犊牛羔羊,及时补充后备母畜,扩大能繁母畜比例,与2010年相比,2013年底非生产畜比例显著下降,牦牛藏羊适龄母畜净增了14万头只,增幅达9.6%。

图说:牦牛肉、藏羊肉精分割生产线

——动物疫病防控不断强化。紧紧围绕“两个努力确保”的总体防控目标,狠抓动物防疫各项措施的落实,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州连续八年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为促进畜牧业稳定发展、农牧民持续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维护国家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落实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体系,强化了动物防疫行政、业务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了责任书,明确了目标,细化了任务,靠实了责任。加强了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实施了乡镇兽医站建设等一批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改善了动物防疫基础条件。加大了以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疫病为重点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力度,实行春秋两季集中免疫与月月免疫补针相结合,做到了“应免尽免、不留空当”,动物群体免疫密度保持在99%以上,构筑了有效的免疫屏障。完善了疫情测报机制,制定实施了动物疫情监测与流行病学监测计划,加强了兽医实验室基础设施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升了疫情监测预警工作能力。编写了甘南州畜间布病、包虫病、结核病等重点疫病的防控实施方案,以包虫病、布病、结核病、狂犬病为重点,开展了畜间人畜共患病防控。加强了兽医卫生监督,积极推行了产地检疫报检制度和动物检疫电子出证工作,强化了屠宰检疫和流通环节的检疫监管,加强了异地引进动物的防检疫管理,定点屠宰检疫率达到了100%,保障了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了兽医饲料监管,全面推行了兽药GSP认证工作,组织开展了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加强了养殖环节投入品监管,加大了对非法经营兽药和生物制品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了兽药、饲料和兽用生物制品质量安全。

图说:甘肃华羚酪蛋白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

——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紧紧抓住国家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和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实施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建设草原鼠害综合治理、退牧还草工程、草原防火站建设等重大政策和项目的有利机遇,不断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力度,努力恢复天然草原植被。“十二五”以来,全州共完成规范化承包草原3778.78万亩,依法划定基本草原3816.55万亩,并予以重点保护;划定禁牧草原887万亩,推行草畜平衡草原2855.48万亩,通过加大出栏和转为舍饲暖棚养殖等方式核减天然草原超载牲畜136.475万个羊单位,草畜平衡区基本实现了草畜平衡;完成退牧还草禁牧休牧围栏建设135万亩,综合防治草原鼠害1669.95万亩,补播改良天然草原357.4万亩,人工种草43.81万亩,开展沙化(黑土滩)草原综合治理示范21万亩,建成州级草原防火指挥中心1处、县市级草原防火站5个,国家级草原固定监测点6个,草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17家。根据州、县草原工作站样方监测结果表明, 2014年全州天然草原植被平均高度为15.2cm,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2.7cm、提高了21.6%;植被盖度为96.7%,与2010年相比提高了4.1%;亩均鲜草产量373.2公斤,与2010年相比亩均增长了54.9公斤、提高了17.2%。

图说:甘南实施农牧互补藏羊半舍饲育肥

——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已培育华羚、燎原、雪顿、天玛、安多、雪原、泰霖等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4家,其中华羚乳品集团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安多等10家公司已被认定为省级龙头企业,另有17家被认定为州级龙头企业。2014年全州畜产品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达1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3.02亿元,带动农户10.26万户。目前,全州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4324户,较2010年增加了4272户。合作社注册资金总量达到60.12亿元,入社成员29055户,入社户数已达到全州农牧民总户数的26%。认定国家示范社6个,省级示范社20个,州级示范社83个,县级示范社242个。同时,合作社登记欧拉羊、甘加羊地理标志保护商标,认定无公害畜产品产地,注册“甘南天鸿”商标。

图说:藏族阿妈拉毛吉在放牧

——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2014年,粮、经、饲三元结构为49.68:38.18:12.14,与2010年相比,以藏中药材为主的经济作物增长6.9个百分点。藏中药材迅猛发展,设施蔬菜和青稞、油菜等特色产业稳步推进。指导优势作物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了以东北部的临潭、卓尼和东南部的舟曲为主的藏中药材和杂交油菜优势主产区;以中西部的合作、夏河、碌曲为主的传统青稞优势主产区;以一江两河流域为主的设施蔬菜生产区。建设青稞基地10万亩;创建青稞高产田12万亩;建设蔬菜温棚4026座,较2010年增加1689座;建成设施蔬菜生产科技示范区9个;推广杂交油菜面积8万亩,较2010年增加3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85万亩;地膜覆盖技术15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21.6%。

图说:临潭县新城镇李家庄青杂5号地膜杂交油菜开花期景观

——强农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十二五”以来,全州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有效促进了农牧民增收,共落实各类强农惠农资金13.8亿元。一是全面落实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共计下达给各县市2011-2014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和2012—2013年度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专项补助项目资金11.7亿元,目前,已兑付到户2011—2013年度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8.5亿元,2014年度补奖资金正在准备兑付;已通过引进良种牲畜和修建舍饲棚圈等方式,完成2012年度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专项补助项目投资1500万元,2013年度转变方式项目已得到省上正式批复,正在组织实施。二是继续落实畜牧良种补贴政策,共落实畜牧良种补贴1578.7万元,其中,牦牛种公牛良种补贴资金600万元;藏羊种公羊良种补贴资金332.8万元;能繁母猪饲养补贴资金620.4万元、奶牛良种补贴资金25.5万元。三是认真落实农业保险政策,及时开展牦牛藏羊青稞的理赔工作,共计赔付1.86亿元。在切实落实以上强农惠农政策中,仅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一项,就可使全州农牧民人均转移性收入增加500元以上。

图说:合作市拉寨蔬菜大棚(黄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