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海市第一医院

发布时间: 2015-01-04 15:27:45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曹洋

 

2011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指导意见的精神,在漳州、龙海两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下,勇于改革,积极探索,结合实际,边试边行,分步实施,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完善政策,落实措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现将主要做法和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先后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卫生、发改、财政、公务员、编办、人社、药监、物价等部门进一步明确任务,细化分工,落实责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密切配合、群众积极参与、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卫生局和我院也专门成立工作小组,将相关项目分解到相关领导和科室,落实责任制,明确时间节点和相关内容,卫生局4名领导挂钩各项改革重点工作,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图说:院长查房

二、做好总体设计,完善政策保障

为确保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根据卫生部、省里文件精神,结合市常住人口达87万、县级医院在县域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龙头定位、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水平和参保率较高,以及厦漳医疗同城化加快推进的实际,各级领导围绕“重点形成突破、群众得到实惠、能力逐步提升、医院持续发展”目标,精心做好综合改革的顶层设计。到目前,市委、市政府已经先后研究和下发了《龙海市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印发龙海市第一医院理事会章程的通知》等5份专题文件,明确从管理体制、提升服务能力等重点改革内容,逐步建立符合我市市情、科学规范的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系。同时,统筹做好县域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为龙海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卫生民生保障。

三、创新管理机制,构建组织架构

1.组建医院理事会和监事会。龙海市第一医院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先后经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通过,并于2012年12月27日召开了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同时,理事会章程也已制定。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主要突出以下内容:

一是定好位,科学设计理事会架构。理事会独立于医院和卫生部门之外设置,是医院决策机构,理事成员由举办单位龙海市人民政府聘任,理事长由市分管领导担任;管理层由单位行政负责人及其他主要管理人员组成,是理事会的执行机构,管理层实行院长负责制。二是注重理事构成多元化。理事会由11名理事组成,理事长以外10名理事由卫生、财政、公务员管理等部门代表、服务对象、社会人士、专家学者各一名,市第一医院党组织负责人、行政负责人、医学专家、职工代表各一名。在推荐选派理事成员上,充分考虑理事人选的经历、视野、理念、知识和能力等资质条件。三是建立健全议事规则。明确理事权利和职责,理事会会议程序,明确资产的管理和使用、信息披露、终止和剩余资产处理以及章程修改的程序和要求,以推动医院健康发展。四是落实运营自主权。包括公立医院的重大发展事项决策权、选人用人自主权、绩效薪酬分配权、财产支配权等。五是建立监督机制。改变卫生行政部门监管方式,建立第三方监督机制,成立龙海市第一医院监事会,由13名监事组成,设主席1名,由龙海市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担任;监事成员由监察、审计、发改、药监、物价、编办、人社部门各推荐1名,社会人士1名、群众代表1名,医院职工代表3名组成。同时明确监事会职权和议事规则。六是着手建立医院管理章程和院长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医院性质和定位、服务形式范围,服务对象管理结构,明确院长职责等事宜。

2.强化医院内涵管理。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人事管理绩效考核收入分配、信息披露、财务管理等相关制度。

一是完善人事管理制度。进人方面,完善了招聘引进人才和岗位管理等制度,进一步拓宽招聘人才渠道。实施人才战略,保障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政府扶持,特殊政策惠人才、引人才、留人才。至今已连续4年输送47名本科生及研究生往福州、厦门、漳州培训基地规范化培训,为学科建设发展打好前站,奠定基础。用人方面,实行全员聘任制,评聘分开,合理确定岗位职数,推行竞争上岗,中层管理干部推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严格程序,做到按需设岗,按岗聘用,能上能下。中、高级职数实行每年一核,2014年增加高级职数4人,中级职数36人。

二是完善绩效考评制度。建立合理收入分配体系,进一步修订年终考核、医德医风考核、医疗护理质量考评管理细则,质量控制奖惩等相关制度,并将后勤管理满意度测评、药品使用前10名点评、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医疗纠纷纳入考评内容,完善管理,做到制度管理与收入分配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既体现劳动强度工作量和技术风险程度,又体现医疗质量和效率又体现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在实施分配上,加强绩效考核,实行总量控制,奖励性绩效工资不超过当期收入的12%。由医院分配到科室,再由科室分配到个人。员工个人收入基础性绩效工资与奖励性绩效工资实行5:5的比例,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收入分配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倾斜,适当拉开差距。2013年4月开始,全院职工加班工资人均调高增加307元。同时根据住房公积金有关规定,在政策范围内适时提高缴纳标准,调整后人均月增188元。进一步调动员工激励创业意识。

四、改革重点机制,医院回归公益

一是创新补偿机制。建立政府专项补助资金项目库,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本级累计投入改革补助经费7300万元,其中用于医院新址建设投入5000万元、贷款贴息补助1500万元;并对医院购置医疗仪器设备给予50%、人员社保基金予以全额补助。

二是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按照市政府《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取消药品加成,推行药品零差率,让利患者。实行零差率销售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合理调整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探索基本医疗保障收付费制度改革、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等多种途径予以补偿,其中,医疗技术服务价格调整占补偿总额的85%,医院精细化管理内部消化5%,余下10%由政府财政性投入补偿。我市调整的医疗服务价格包括调整诊查费、护理费、治疗费和手术费共143个项目,均在省定服务价格限价以内。其中调增138个,调减大型设备检查项目4个,取消辅助检查挂号费。

从2012年12月26日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取消药品加价15%销售,将县级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至今,我院已经调整医疗服务价格143项,其中调高138项,调低4项,取消1项,让利患者1000万。通过两年的运行,取得了预期的成效。漳州电视台、龙海电视台多次对我院的药品零差率销售工作进行后续报道。

三是积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和临床路径规范化治疗,有效降低了患者自付费用;配合医改工作,按医保要求开展108种单病种限价管理,至今已有近千例参合住院患者进入单病种付费,为患者节省看病支出,享受限价收费所带来的实惠。2014年7月在漳州市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现场考核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2014年先后4次在省政府、漳州市政府、龙海市政府组织的医改调研、督查、观摩和座谈会得到了好评。

四是创新协作机制。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漳州市医院建立帮扶协作平台,搭建厦漳医疗同城化平台。至今合作双方已开展各种交流活动20余场次,三年来共派出40余名医务人员到厦、漳州等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与此同时,着手建立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双向转诊、分工协作机制,实施乡镇卫生院帮扶工程,年均派出4-5名医师参加千名医师下乡活动,带动辖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

五、加强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建设医院新址。作为龙海市接诊量最大的医院,原有院区满足不了患者需求。为此,政府投入3.4亿元,按三级医院标准进行规划设计新建8.6万平方米的新院区,并于今年4月底正式投用。新院区投用后,编制床位增加到800张,实际开放床位数600张,运行以来,门诊数与去年同期对比增加8%,住院病人与去年同期对比增加19%。达到预期效果。医院整体搬迁平稳过渡,各项工作衔接有序无缝,医疗服务过程连贯安全,医疗业务工作运转平稳。


     1   2   3   4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