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 2014-09-17 14:10:48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曹洋
(四)唱响绿色旋律,培育生态文化品牌。自2011年以来,在全市范围内,连续开展了两届“绿色德州年度人物”评选活动,通过网上投票、组委会评审的形式,在全市有志于环保事业的各界人士中评选出了20位绿色德州年度人物和20位绿色德州年度人物提名奖,为全市树立了绿色标杆,同时也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弘扬生态文化,大力唱响绿色旋律,营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良好氛围,德州市于2011年7月份启动了“德州生态文明之歌”、“德州环保人之歌”有奖征集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回应。收到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28个省市自治区210名音乐爱好者发送的246首原创参选作品。目前,几首优秀歌曲已在全市范围内得到传唱。结合德州市的生态立市战略,由德州市环保局、市农办、市文明办、市生态文明研促会联合组织,在全市开展生态文明村镇(社区)、生态文明机关、生态文明企业创建活动。通过积极开展生态文明的创建活动,建设城乡文明环境,创造高效优质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文化资源、自然景观的空间布局,对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比较集中的地区进行规划设计,打造以“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和“田园牧歌”为特色的德州生态景观文化。重点在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中注入低碳、生态理念,在文化活动中体现生态特色。在城市中心加大以“水、绿、文化”为特色的景区改造,提升城市品位。引导企业在形象策划、产品开发、商标设计等方面充分体现生态理念,积极开发和推广环保新产品,鼓励产品以及包装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实践活动,文明城市创建、低碳出行、“低碳体验”、“低碳生活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等系列活动蓬勃兴起。结合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的筹办,全市50多万人参加了各种形式的节能、环保、低碳、生态主题活动。
(五)注重生态环保,倡导绿色消费模式。积极引导企业、单位、家庭及每个公民注重生态环保、厉行节约,共同创建绿色家园。全市各大企业已先后完成工业节水技改项目100个,年节水3000万立方米。同时,107家企业配套建设了中水回用设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从试点前的54%提高到70.1%。广大市民中,安装节水型器具的家庭迅速增多,已达2.1万户,居民用水年节水率达20%。90%的社区制定了《低碳生活规范》。市县两级都实施了“再生水进城市”工程,再生水成为城市景区的主要用水。引导市民使用自行车等环保型交通工具,以减少废气、噪声污染,市区80%以上的出租车和公交车都使用了天然气,新能源客车正在成为德州市城市公交的发展方向。倡导生态旅游,食用绿色食品,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级分类处理,等等,已成为广大德州市民自觉自愿的生活方式。
促产业体系转变 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坚持把产业生态化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和抓手,运用政策和经济杠杆,限制“两高一资”企业发展。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积极构建结构均衡、布局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的现代产业体系。截止2013年底,德州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1:52.9:36.0。
(一)农业由低效型向生态高效型转变。推广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立足打造京津济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大力发展低污染、低消耗、高附加值的品质农业。一是农业循环经济加快发展。大力发展了秸秆饲料、秸秆食用菌、秸秆还田、秸秆沼气和秸秆加工业,全市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达到92%以上。培植发展了一批以馨秋农业生态园“秸秆+沼气+有机果蔬”为代表的高端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深入实施了生态农业与农村新能源示范县建设项目,目前全市已建设秸秆生物反应堆项目1250亩,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7700亩。全市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17.9万户,占农村适宜户数的23%。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20处,年发电量110万千瓦时。二是农业标准化生产深入推进。先后编制《德州市优质小麦高产创建综合配套技术》、《农业标准化生产标准》等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60多项,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应用率达到100%,瓜菜、水果标准化率达到80%以上,主要农产品合格率98%以上。建立测土配方施肥万亩示范区40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300万亩,节本增效5亿多元。全市低毒高效农药使用率达到90%以上,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达到390万亩。新增“三品”认证产品53个,已发展无公害农产品172个、绿色食品138个、有机农产品121个,总数达431个,认证面积185万亩,占农产品生产总面积的20%。三是畜禽污染防治得到有效开展。大力开展品质畜牧业示范场(区)创建活动,计划“十二五”期间每年提升和新建标准化示范场(区)各100处,规范建设标准化的粪污处理设施。
(二)工业由粗放型向生态集约型转变。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使工业经济总量与生态环境容量相适应;通过推行先进技术和工艺,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通过循环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创建,形成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一是坚持疏堵并举,大力优化项目结构。“十二五”以来,深入实施工业“双轮驱动”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4.59 %,同比提高2.58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工业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9.74%,同比下降1.97%。二是坚持技术改造,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市纺织、机械、化工、农产品加工四大传统产业技改投资占同期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8%,年均增长20%以上,使传统产业基本摆脱了高耗低效生产模式。三是坚持超前谋划,大力培植新兴产业。2010年起,德州市财政每年筹集8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新能源和生物产业发展。全市五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达30%以上,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4%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接近30%。四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无害化”的生产要求,突出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及示范园区建设四个重点。156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天衢工业园成为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试点单位,德棉集团被列为山东省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华鲁恒升化工公司获得全国化工清洁文明工厂等称号。
(三)服务业由传统型向生态现代型转变。大力实施“服务业拉动”战略,整合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是巩固提升商贸餐饮业。相继建成澳德乐、富豪、外海等总投资超过200多亿元的十大骨干项目,大商贸格局加速形成。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抓住德州市被列为全省六大物流节点城市和五大物流核心区域城市的重大机遇,全力打造区域物流高地。盖世物流园、东北城、京铁物流园等一批大型物流项目相继落户,初步建立起高效、集约、低成本的现代物流体系。东北城投资总额达到260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辐射华北、华东、中原等地鲁北最大的工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物流中心,可吸纳3万多业户入城经营,年可实现交易额1000亿元,提供20万人以上的就业岗位。三是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在全市服务业中的比重,推进德州市服务业和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目前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约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42%以上。
重生态抓环保 打造德州的碧水蓝天
几年来,德州市坚持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不断加大环保设施建设、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力度,城乡环境承载力明显提高。德州市环境保护局在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上,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
(一)环境治理成效突出。2012年7月,德州市实施生态美市战略,召开了生态德州建设大会,提出了建设生态德州的任务目标。通过实施六大任务、五大工程,全面夯实生态美市基础。目前,全市“十二五”阶段减排目标已完成。新上项目环评率和“三同时”验收率均达到98%以上。十二五以来投资10.5亿元,在21家城镇污水处理厂实施“新扩改”工程,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0.8万吨,全市城乡污水处理能力近百万吨。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实现脱氮除磷,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城市污水管网覆盖率平均达到90%,集中处理率达到92%,重点污染源达标率提高到90%以上。目前德州市已形成“点源—污水处理厂—湿地—河流断面”为一体的“递进式”治污模式,实现了从达标排放到“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的根本性转变。抓好大气污染治理,建立应对空气质量重污染的长效机制。制定了《关于实施“蓝天工程”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意见》,全面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制定了全市淘汰“黄标车”工作方案,提高了外地车辆转入门槛,两年共杜绝1000余辆超国四机动车转入。实施道路洒水清扫保洁,采取人机结合作业方式,使道路机扫率逐步提高为62%。完善大气监测体系建设。在市主城区6个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安装了PM2.5监测仪6套,能见度监测仪2套。PM2.5、能见度正式纳入常规大气监测体系,及时对外发布监测数据。
(二)水生态建设成绩显著。一是构建最严格水管理体系,依法管水。出台了《德州市实施<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考核办法》等文件规范,对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地下水管理、节约用水、水功能区监督管理等,做了明确规定。建立起了市、县两级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落实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二是构建水网工程体系,增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五年来,全市水网工程完成投入101亿元,是过去20年水利投入的总和,建成各类水利工程7.8万处,初步形成了以“五横六纵”为骨架,覆盖全市、布局合理的水网体系,实现了黄河水、长江水、地下水统一调度,城乡统筹供水的新格局,为德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良水环境保障。三是构建综合水安全体系。近年来,德州市按照“兴建平原水库,置换地下水源,确保饮水安全”的思路,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入53.8亿元,建成平原水库13座、水厂18座,铺设管网5.2万公里,日供水能力达45.3万立米,530万城乡居民喝上了“同源、同网、同质”的安全水,城乡供水一体化率达到93%,德州成为全国第一个整建制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地级市。四是构建和谐水景观体系。全市共建成拦河闸156座、橡胶坝8个,河道蓄水能力达3亿立方米,干支流河道常年保持有水,既改善了周边环境,又涵养了地下水源。同时,大力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成功创建夏津县黄河故道1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齐河县倪伦河、庆云县北海公园2个省级水利风景区,至此全市已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处,省级水利风景区8处,“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观带初步形成。
(三)城乡绿化大力开展。有效实施“绿地工程”,德州市利用三年四个植树季节,全力开展了三年大绿化、大力推进了农田林网建设,市政府在每个植树季投入2000万元进行以奖代补,全部任务完成后,再拿出1000万元对各县市区及相关部门进行奖励。目前,境内1.3万公里的主要道路及3200公里的河流两侧全部建起了50—100米的绿色林带。基本农田初步实现林网化,有林面积达449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1.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7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27平方米。现有森林年可吸收二氧化碳970多万吨。同时,积极开展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工作,完成投资1465.5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平方公里,年均增加蓄水保水量1301.36万立方米,拦沙保土量73.92万吨。
(四)低碳城市独具特色。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大力实施城区水体综合整治工程。使城区水系“死水变活、活水变清”。德州中心城区建成明月湖、减河湿地、锦绣川、长河公园等以水为主题的城市景区6处,形成水脉相连、水系相通、水景密布的城市景观。大力推进绿色建筑行动,对城区内大型社区实行绿色建筑设计标识星级化管理,对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和保障性住房,单体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以及建筑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开展了国家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建设,落实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应用项目125个,建筑面积503万平方米,全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占新建建筑比例的50%以上,连续三年位居山东省首位。中心城区主要路口安装使用了太阳能信号灯,50条城市道路、15个重点景区及部分住宅小区安装使用太阳能路灯、景观灯13000余盏,里程170公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太阳城景观。同时,县城以上城市规划区基本实现建筑节能全覆盖,市区新建建筑节能率达到100%,年可节约标准煤80多万吨,节约用电约20亿度,减排二氧化碳200多万吨。2011年以来,德州市努力克服资金短缺、施工难度大等困难,加快推进集中供热设施建设改造工作,供热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7.1亿元,新建改造供热主支管网193公里。中心城区集中供热合同面积达到2420万平方米,用热小区(单位)达到814个,用热用户24万户,换热站总数达到409个,供热管网总长度达到656.8公里,中心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70%,位居全省前列。2014-2015年,中心城区集中供热管网建设预计投资4.8亿元。其中,高铁新区、南部生态片区预计投资3.4亿元,其他供热设施管网建设预计投资1.4亿元,为全市防治大气污染,减少燃煤锅炉数量,解决百姓取暖问题,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遵循中长期发展规划 把生态文明建成“德州发展最靓丽的品牌”
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任务,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也是德州市城市发展的新目标。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德州市严格遵循《生态市建设规划》中长期建设目标,把城市生态建设和生态品牌创建作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硬件”和“软件”,在脚踏实地开展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开展各类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活动。截至目前,累计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3个,省级生态示范区3个;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3个,省级生态乡镇54个。在城市生态品牌创建方面,德州市在2011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2013年获评“国家园林城市”的基础上,2014年德州市完成国家文明城市的创建,2015年力争完成“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创建,进一步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启动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把生态文明创建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大力传播和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提高全民的生态文明意识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切实把生态文明观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和千家万户,为建设生态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让人民群众享有碧水蓝天是德州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德州市对“德”字的最新诠释。德州市也将以本次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为契机,不断解放思想,立足实际,锐意探索,建立以生态理念为先导、以生态产业为核心、以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生态文化为支撑、以永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发展新模式。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