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成为深圳新城市名片 华强北是创客地图的中心
发布时间: 2015-04-27 14:59:05 | 来源: 深圳商报 | | 责任编辑: 沈晔
创客就是从0到1的那一步
创客为什么会火起来?科技部部长万钢认为,创客现象诞生于互联网时代的土壤,“创业活动通过互联网、开源软件和开源硬件,以及3D打印等新技术的应用,降低了创业的边际成本,促进了更多创业者的加入。”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不难发现创客的价值所在。新华社4月的一篇报道这样写道:创客完成的是从0到1的一步,创业者需要实现的是从1到100、10000乃至……如果说过去更多关注的是后者,那么,今天我们意识——没有这个“1”,后面多少个“0”都没有意义。
全国两会审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许勤市长多次谈起创客:“要给有志创新的青年提供‘折腾’的环境、‘嘚瑟’的舞台”。在去年11月的高交会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长许勤表示:“创客运动的推进,使大众创新成为可能。”在今年2月的广东省“两会”上,许勤更是鼓励:“我认为今天年轻人的创新(企业),可能就是我们未来的华为、未来的中兴通讯。”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主任陆健表示,深圳实际上已经把创客的本来含义拓展为创新创业的空间,从去年开始就已经有一部分经费专门划拨给创客,今年将继续抓好财政科研资金投入方式的改革。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正在寻找场地成立一个创客空间,将备齐3D打印机等工具,整个投入将在千万元以上,要给创客提供了一种“孵化器加实验室”的服务。
深圳市科创委相关人士接受本报采访时也表示,深圳创客群体总体分为两大类,即Zero-to-Maker(入门级创客)和Maker-to-Market(进入市场的创客)。入门级创客是创意阶段的爱好者,执着于一个兴趣并寻求创意实现的指导和资源;创业型创客,其目标是实现创意的产品化、产品的市场化。梳理深圳的创客平台,目前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主角派,围绕一个灵魂人物建成一个平台,比如柴火空间的重要经济来源就是潘昊自己的矽递科技;另一类是院校派,深圳大学以及清华、北大、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的高校团体中冒出不少创客团队,而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的国际创客中心也成为生力军。
值得关注的是,大企业也开始对创客活动进行投资。且不说阿里系的创客计划,深圳目前已有一批包括TCL在内的知名企业扶持创客团队,试图用较低的成本来进行科研攻关。潘昊对此就表示:“创客可以被视为最小的创新单元。最基层的创客,构成了最原始的驱动力。现在社会意识到金字塔需要一个底端,需要更多小微企业来支撑。”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