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成为深圳新城市名片 华强北是创客地图的中心
发布时间: 2015-04-27 14:59:05 | 来源: 深圳商报 | | 责任编辑: 沈晔
华强北是创客地图的中心
“自从总理来过,这里几乎成了一个旅游景点。”说这话的,是深圳柴火空间的一名创客。今年1月4日,在深圳考察的李克强总理到访柴火空间,不仅欣然应邀成为新年的第一位会员,还给出了如此评价:“你们的奇思妙想和丰富成果,充分展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这种活力和创造,将会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不熄引擎。”
创客,由此进入火箭般的蹿升轨道。在深圳创客看来,尽管深圳也曾被比喻成神奇崛起的一夜城,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厚积薄发的结果。创客在深圳的历程,核心词还是坚持与创新。
在那份扬名国际的深圳创客地图上,地理中心是华强北。潘昊之所以扎根深圳,也是因为华强北。2008年,潘昊第一次去了华强北,就决定留在深圳,随后创办Seeed Studio(矽递科技)。矽递科技目前是中国第一、全球第三的开源硬件零件制造商,为全世界5万多创客和发明家提供了传感器、控制、通信等超过700种开源硬件模块。
为什么是华强北?本月18日的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深圳论坛”聚焦创客,深圳市副市长唐杰表示:“没有一个多样化的分工,就没有多样化的产业。华强北之所以诞生大量的创客和成功的创业者,因为那里有中国电子业分工最细密的行业,可以组成若干种产品。”
深圳“创客天堂”的美誉,最初来自国际创客的评价。2013年4月,《深圳商报》曾经就此进行报道,当中出现的采访对象Zach和他服务的硬件创业孵化器HAXLR8R此后频频亮相美国媒体。来自纽约的Zach曾是3D打印机公司Makerbot的联合创始人,2012年来到深圳成为创客,并成为HAXLR8R的项目总监。HAXLR8R的办公室位于华强北,Zach大部分时间都会待在这里。他说:“对于硬件创业者来说,深圳就是天堂。这里不仅有完善的电子产业链、低廉的人力和设备成本,而且所有资源都集中在方圆几十公里的区域。而且对于一个创客来说,在深圳创业的成本只是纽约的十分之一、旧金山的四分之一。失败了也能够接受,也可以多试几次。”
在潘昊的讲述里,深圳本土创客的开端是一段孤独的记忆,因为“最开始99.9%的用户和伙伴都来自于国外”。那个时候,“创客”虽已开展活动,却未正式得名,直到2011年,深圳创客张浩才将“Maker”翻译成了眼下的“创客”。2010年,上海成立了国内首家创客空间——新车间,而深圳柴火空间、北京创客空间随后相继出现,中国创客群体正式亮相,呈现三足鼎立之势。
在潘昊的讲述里,“柴火”寓意“众人拾柴火焰高”。起步孤单的深圳创客,眼下有着众多的同行者。深圳科技创新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登记的深圳创客大约有1000多人,自由发展的创客数量更多,柴火空间、开放制造空间、创客工场等创客机构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创客文化在深圳已经深入人心,越来越多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加入到创客一族,不仅有8岁的小学生,也有60岁的阿伯。《深圳商报》上周的报道里,已有中学成立了自己的创客机构。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