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漂洋过海身价倍增 探访山东农产品深加工出口之道
发布时间: 2014-10-09 09:39:39 | 来源: 国际在线专稿 | 作者:金可砺、侯晨 | 责任编辑: 沈晔
记者采访莱芜市莱城区杨庄镇朱屈街村姜农朱清焕
这种“公司+农户”紧密结合的模式不仅使当地农民得到了切实好处,也让万兴公司得以快速发展成为集生姜、大蒜种植、收购、储存、加工、出口为一体的中国龙头农业企业。但万兴在建立之初,对于生姜产品的研发基本是空白。熟知万兴历史的万兴人力资源部经理秦圆圆就说,当时出口产品以初级加工的保鲜姜为主,所谓的加工设备就是一台洗姜机。
“98年的时候开始在这边,租了一个加工厂,主要做一个初级的姜蒜加工。产品就是我们说的保鲜产品,比如生姜的话就是去泥去根去芽,洗干净装起来。”
2013年,作为初级农产品出口的保鲜姜,每吨在国际市场上只能卖到600多美元,而供应美国超市、直接能够上架销售的调味姜片,每吨价格则超过3000美元。看到这块由于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加而拓展的巨大利润空间,万兴逐步认识到做农产品深、精加工,客户目标瞄准海外市场才是长远发展之道。此后,公司逐渐形成了保鲜、腌渍、脱水等多个产品系列,其中,寿司姜片等高端产品已经成为日韩家庭餐桌上的新宠。万兴腌制品质主管毕思强介绍,像寿司姜片这样的产品,就是从种植基地和农户地头新鲜收获的生姜进厂后通过一系列工序加工,最终销往海外的。
“不管是农户还是我们附属基地的生姜进厂,首先都要进行抽样,送第三方进行检验,同时进行腌制,此后原料会被切片,切片以后脱去在腌制过程中的盐分,酸,加入添加剂做成寿司姜片销售。我们加工一个货柜生姜等时间是两天,加工完成后会进行商检,检验时间五天,检验合格以后就可以发货。”
在包装完成离开工厂后,万兴生产的生姜保鲜和腌制产品会由物流公司运送至订单国,而韩国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消费国之一。山东烟台佳速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在韩国、日本、美国、东南亚等航线拥有强大的国际网络,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张开翼告诉记者,由于烟台拥有山东省对韩国海运航线最高的密度和较短的距离,对韩出口业务占了公司总业务量的一半多。而这其中,有20%集中在农产品的出口。
“农产品出口是这样,通常是客户当日,比如说明天早上通知我们集装箱数量会尺寸,早上派集装箱车,晚上烟台从出发。而鲜活的产品,像是活鱼啊海肠啊,一般下午四点半到五点到码头,然后很快到通关上船。也是第二天上午到韩国。 ”
张开翼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虽然产品质量是第一位的,但倘若没有快速的物流通道做保障,产品的竞争力就会有所欠缺。他提到,今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问韩国前,中国烟台至韩国平泽客滚航线正式通航,这是中国烟台第一条对韩国的客滚航线,将在中国和韩国间架起“海上高速路”,另外习主席还提出要在年内“建成中韩自贸区”,这些无疑都将大大提升中韩之间的物流效率。
“它这个船更快,它是今天晚上6点半出发,明天早上8点半到韩国,因为这个船是烟台一家上市公司渤海轮渡买的一条新船,船的状况比较好,所以是最快的一条船。像中韩自贸区我认为签订协议以后,大部分产品的关税应该会取消,成本上有一定的降低,第二个海关在监管查验的时候,有可能效率更快。”
在山东莱芜,像杨庄镇朱屈街村朱清焕,朱发恒这样的姜农有很多。也许在人们的生活中,生姜仅仅是佐餐的角色,但是在那里,生姜却是莱芜几十万姜农维持生计、改善生活的重要经济来源。莱芜生姜出口量超过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因此出口生姜的价格高低直接影响到姜农们的家庭收入。很多年前他们肯定无法想像,有一天生姜产业的产业链升级和物流行业的发展,会让自己家地里的生姜在一周的时间内可以直接或者成为姜片这样的产品出现在其他国家的餐桌上。而接下里中韩自贸区的来临,又是否将继续改变他们的生活?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