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手机版  |  桌面下载  |  邮箱登陆  |  论坛注册  |  站点导航定制
 

市场调查:中式点心还缺点啥?

发布时间: 2016-05-13 10:47:34   |  来源: 人民日报   |   作者:王观   |  责任编辑: 沈晔

 

记者手记

就差那份儿较真

鲜花饼、凤梨酥、鸡仔饼……我这次走访点心企业,感觉到食品行业发展的劲头挺足,京式、广式、苏式等多种风味,点心、面包、蛋糕等各个品种,比以前丰富多了。然而,为啥大多数人还是感觉中式点心不够好?原因可能方方面面,但关键一点恐怕是许多企业还差了那份儿较真。

我曾经看过日本某茶道大师关于点心的一本书。作者在书里详尽介绍了和果子的文化,将其历史发展、制作工艺,以及与茶道的关系、与器皿的搭配等生动展示给读者。精致的和果子与富有历史底蕴的器皿,每一次组合都是一件艺术品,每一次品尝都令人难忘。如此用心,着实令人佩服。

说起匠人精神,很多人会想起日本的“寿司之神”——米其林三星大厨小野二郎。他的一生,超过55年时间都在做寿司。小野二郎店内的食材全由他亲自精心挑选,而从制作到入口一瞬间,每个环节都经过缜密的评估和计算。他对寿司注入的匠心和技巧都达到了极致,来自世界各地的食客争相去他的小店,但往往根本订不到位子。

不少中式点心企业似乎还停留在短缺经济的思维模式中,只顾简单应对市场需求,确保产量供应就满足了。味道不错的,可能包装不吸引人;包装精美的,味道却又一般般。如此心态,让点心行业总是难以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些企业认为,选择质量安全的食材、坚守食品安全的底线已经称得上优秀。但实质上,与欧式点心、日式料理相比,在产品设计、品位提升等方面,国内食品企业还有不小的差距。若不用心追赶,难让百姓满意。

同仁堂有句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意思是说选料考究、做工精细是最基本的要求,但要把不敢省、不敢减做到极致,就得靠较真。我们提倡培养匠人精神,何为好匠人?较真不可少。没有较真的劲头,想做出不一样的好点心,只能是一句口号。

怎么算较真?五芳斋说制作粽子要36道工序,稻香村说包酥皮点心的面要40厘米宽,味多美说可颂面包的面入水必须搅拌2分钟……这是制作工艺的较真。点心包装贴合意境,袋子厚度讲究适度,印刷文字风格匹配,专卖店整洁干净等,这也是较真。看似细微的差别,却能为食品加分不少。

美食似璞玉,需要在一道道环环相扣的制作工序中打磨出来,少一步光泽不够,多一点又显浮夸。多些较真,多用匠心,做出来的美食才能散发不一般的魅力。


     1   2   3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