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被收购即没落 中国日化品牌如何补上短板
发布时间: 2016-01-13 12:07:52 | 来源: 新华网 | | 责任编辑: 沈晔
纵观近些年来被收购的本土品牌,记者发现,早年阶段,被外资收购的民族品牌大都命运坎坷,不少发展势头良好的本土品牌被外资收购后,迅速凋零、衰败。比较典型的包括欧莱雅收购的小护士、被美国庄臣公司收购的美加净、与德国美洁时公司合资的“活力28”,以及被达能收购的乐百氏等。
[大宝在中国连续18年以上保持护肤品牌销量第一,截止到2014年,和收购时相比,大宝年复合增长率取得了两位数的增长。]
[2010年丁家宜以24亿元出售给科蒂,2014年6月,科蒂宣布停售丁家宜系列护肤产品。创始人庄文阳在2015年将其辗转买回重新运作,但品牌已经元气大伤。]
[有180年历史的老字号化妆品品牌谢馥春,其背后的江苏谢馥春国妆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2月15日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2015年,两个民族品牌不同的发展境遇让人深思。
创立至今已经有84年历史的百雀羚,2015年双十一以高达1.08亿元的销售额,超越了欧莱雅、雅诗兰黛、资生堂等诸多外资品牌,成为全网销售冠军;而另一本土品牌丁家宜4年前风光嫁给跨国日化巨头科蒂集团后被弃,创始人庄文阳在2015年将其辗转买回重新运作,但品牌已经元气大伤。
为求发展,一些民族品牌曾希望在跨国公司麾下得到管理经验、资金、研发、营销等资源方面的支持,但往往在被收购后发展境况不佳;而那些在外资品牌竞争夹缝中求得生存空间,在独立发展中坚持创新、变革的民族品牌,因为能灵活应对抓住消费者快速变化的需求,有的已经开始获得更多市场份额,赶超外资竞争对手。
多名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现在正是本土品牌、民族品牌发展的好时机,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民族品牌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掣肘因素已不再是瓶颈,本土品牌应该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加强核心资产投资,成为在中国甚至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力的品牌。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