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庙会期间矿泉街祠堂庙会的醒狮表演。南方日报记者梁文祥摄
醒狮
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舞剧《醒·狮》策划人之一朱小燚:
打造珠江沿线文旅融合带
“舞剧《醒·狮》十分火爆,收获了许多90后、00后粉丝,《醒·狮》的创排和推广告诉我们,要以创造性的方式激活传统文化,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的干劲推动岭南文化大放异彩。”作为舞剧《醒·狮》策划人之一的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小燚深有感触。
“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广东省的省会城市,广州对于粤剧、龙舟、武术、醒狮的弘扬责无旁贷,我们要创造性传承、创新性发展,让这些岭南文化符号活起来。”朱小燚透露,借鉴舞剧《醒·狮》的实践经验,广州计划围绕龙舟、粤剧打造广州舞台艺术的另外两部新品,形成广州舞台艺术新三部曲。
规划纲要提出,支持广州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和对外文化交流门户,扩大岭南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朱小燚透露,广州计划重点建设珠江10公里精品文化长廊,突出展示岭南文化精品文化,让市民、游客通过人文珠江精品文化长廊“一江读懂千年”,“从白鹅潭到海心沙10公里的珠江沿线两岸有很多文化地标,广州计划重点围绕这些文化地标,打造一条体现岭南文化丰厚底蕴的文旅路线。”
朱小燚还说,广州计划重点打造沙面文化大师集聚区和以汇聚高端文艺演出为亮点的海心沙演艺舞台,“未来的海心沙,将有望成为三地文化交流的高端平台,成为流行音乐新创歌曲的发布平台、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欢聚的文化场地”。此外,广州今年还将举办亚洲国际美食节,打造珠江沿线的美食长廊,发布“珠江美食地图”。
“通过将岭南文化符号连点成线、串珠成链,我们将打造一条人文珠江、美食珠江、艺术珠江,吸引更多粤港澳大湾区居民到广州沿珠江体验岭南文化的魅力”,朱小燚说。南方日报记者李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醒狮传承人赵伟斌:
推动醒狮文化“整体”走出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醒狮传承人赵伟斌告诉记者,醒狮是深受粤港澳大湾区人民共同喜爱的艺术形式,在申报国家级非遗时,广东醒狮是与港澳地区的醒狮艺术“打包”申请,粤港澳大湾区醒狮艺术同根同源。
“醒狮是珠三角的独特民俗,节庆及公司开业等喜庆场合通常都有舞狮活动。广州的‘非遗醒狮进校园’进行得如火如荼,广州歌舞剧院创演的大型民族舞剧《醒·狮》荣获2018中国专业舞蹈最高奖项‘荷花奖’,对于醒狮界是鼓舞人心的消息。香港以‘少年警讯’的形式开设醒狮班。在佛山,醒狮已成为城市名片,逢年过节‘村村有醒狮’。深圳虽是外来人口较多的年轻城市,近年醒狮艺术也渐渐发展,南狮对市民的吸引力逐渐提高。澳门、东莞、肇庆、珠海等地都大力支持开展醒狮活动。”赵伟斌说。
目前,赵伟斌正在筹备粤港澳大湾区第一届醒狮大赛。他还计划组织跨界研讨会,让醒狮业界和非遗、艺术界的专业人士共同参与。“非遗重在传承,让醒狮走近青少年很重要。我们计划联合教育、文化、体育等部门,推动醒狮列入课程。另外,醒狮文创也是大湾区醒狮文化的一大亮点,今年的广府庙会和香港、澳门地区的花市里,醒狮的文创产品都非常受欢迎。未来可以考虑成立专业公司,开发醒狮文创、醒狮礼品的市场。”
赵伟斌还指出,湾区各地醒狮艺术各有特色,比如香港的醒狮外表更华丽、注重舞台效果,澳门的醒狮比较尊重传统,广州醒狮较为适应市场。对此,他建议将湾区各地醒狮队伍联合起来,融合各自优势,形成更清晰的动作规范,作为一个整体“走出去”。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