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庙会期间的粤剧表演。南方日报记者梁文祥摄
粤剧
广东粤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曾小敏:
加大粤剧进校园覆盖面
2月24日,第九届广府庙会的重头戏民俗文化巡演在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开启。广东粤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曾小敏和香港歌手曾航生一同引领的“广府华彩方阵”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展示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花神”和羊城“五仙”传说吸引了大量观众围观。
“规划纲要为粤剧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政策环境,增强了三地粤剧界的信心,普及粤剧不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更能助力湾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湾区人文精神内涵。”作为粤剧界的一分子,曾小敏备受鼓舞,同时也在思考如何让优秀的戏曲文化普及起来,让群众在欣赏戏曲的同时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从中汲取正能量,增强文化自信。
粤剧进校园是其中一个渠道。记者了解到,在曾小敏的带动下,广东粤剧院2018年在广东各地的高校开展了170多场“粤剧进校园”演出活动,“作为广东戏曲(粤剧)进校园基地,我们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策划安排不同类型演出,还成立了数十人的讲师团,在星海音乐学院开设了粤剧选修课程和必修课,成为全国大学首创,使之成为首批广东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之一。”
2019年,广东粤剧院将加大粤剧进校园在全省学校的覆盖。“我们将与团省委学校部紧密合作,把粤剧文化体验馆作为粤剧进校园基地的根据点,为湾区内各大中小学生免费开展粤剧体验讲演专场,并与旅游部门合作,合力打造文化旅游名片。”曾小敏说。
“我们希望通过开展粤剧进校园活动,从培养学生兴趣着手,让学生了解粤剧基本知识,令粤剧这一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一代接一代地传承和发展下去。”曾小敏说。
整合湾区粤剧文化旅游资源
红线女弟子、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欧凯明:
随着一声锣鼓响起,大幕徐徐拉开,粤剧名家、梅花奖“二度梅”得主欧凯明凭借其扎实的艺术功底,一亮嗓就博得了台下观众的满堂喝彩。整个2月,欧凯明都在带团下乡连轴演出,近一个月都没回家。
“规划纲要中提及‘粤剧’,整个粤剧界都感到非常鼓舞和振奋。”作为红线女弟子、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欧凯明身上的责任很重。虽然是红豆粤剧团团长、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总经理,但欧凯明常年活跃在粤剧表演一线,和广大基层观众打成一片。
规划纲要提出,增强大湾区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居民文化素养与社会文明程度。粤港澳三地民间粤剧观众数量庞大,粤剧更是各地城乡之间的文化盛事。为此,欧凯明建议,三地合力搭建粤港澳大湾区粤剧发展联盟,每年召开大湾区粤剧发展联盟年会、粤剧发展高峰论坛、湾区粤剧精品剧目展演等活动,鼓励各类粤剧演出团体、研究机构、高校等介入合作,全方位推进粤港澳粤剧事业发展。
欧凯明还认为,在加快三地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建设的基础上,粤港澳大湾区内的粤剧文化资源也需要整合创新,以便在国际舞台上进一步弘扬粤剧艺术,推动粤剧“走出去”,“粤港澳三地不妨整合推介大湾区粤剧文化旅游品牌,探索发展粤剧文化旅游产业,制定粤港澳大湾区粤剧旅游产业规划,整合串联三地分散的优质粤剧资源,培养面向东南亚国家的旅游客源,打造粤剧旅游中心。”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