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跑出“云南速度” “十四五”期间技术交易额增长573%
11月20日,在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创新型云南建设专场上,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省科学技术院院长胡启相介绍,截至2024年底,全省登记技术合同数量、成交总金额较“十三五”末分别激增417%、573%;技术交易额占GDP比重从2022年的0.76%跃升至2024年的1.07%。
“十四五”以来,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已构建起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多方协同的良好格局,技术交易规模与质量双双实现历史性突破。在政策体系建设上,先后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转移转化十五条措施等系列政策,以“政策+工作指引”模式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改革,有效激发科研单位转化积极性。
在供需对接上,云南创新推行“先使用后付费”机制,云南大学、省农科院已发布200余项成果清单,30余项技术成功授权中小微企业落地应用;在服务能力建设上,已建成包含1个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6个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在内的多层级服务体系,从无到有培育技术经纪(理)人1560名,促成457项技术转移,合同金额达6.35亿元。
下一步,云南省将重构需求导向的科技项目遴选机制,依托腾冲科学家论坛、“彩云汇”双创大赛等平台招引成果入滇。据悉,2025年“彩云汇”大赛已吸引273家省外企业明确落地意向,其中院士团队项目6个、博士层次人才项目198个,5家企业已完成注册落地;同时引导10家改革试点单位以“零门槛费”或“低门槛费+收入提成”模式,向中小微企业转让技术成果。
深化“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构建赋权、审批、交易等全链条标准化服务平台,解决高校科研机构“不会转、不敢转”难题;升级“先使用后付费”机制,通过信用惩戒、失信保险等保障措施,打消企业应用顾虑。
全面落实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尽职免责等工作指引,加大成果转化奖补与金融赋能力度;组建成果转化小分队深入企业梳理需求,促进技术、资本与项目精准对接,持续壮大技术经纪(理)人队伍,营造全社会参与成果转化的浓厚氛围。(杨婧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