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科普进校园,携手守护董铺家园
11月18日下午,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团委、亳州路街道滨南社区团支部与安徽庐阳董铺国家湿地公园积极拓展“公园+”服务内涵,将“公园+科普”模式生动实践。青年职工走进合肥市南国花园小学,以“识外来物种,绘自然之美,守护董铺湿地”为主题,为孩子们揭开湿地的神秘面纱。一堂别开生面的湿地生态科普课,实现了公园自然教育资源与校园教育的有效衔接。

湿地科普:生动的生态课堂
“大家知道吗?我们董铺湿地公园里生活着小天鹅、虎纹蛙这样的国家级保护动物。”安徽庐阳董铺国家湿地公园的工作人员侯卫茹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一阵惊叹声。
课堂上,侯卫茹以公园的科普宣教馆为主线,从湿地基础知识、类型分布、生态特征到保护利用与未来价值,层层深入讲解。
她介绍,安徽庐阳董铺国家湿地公园规划面积4667.43公顷,湿地率高达63.20%,是以库塘湿地为主,兼有永久性河流湿地和洪泛平原湿地的综合性湿地。
“湿地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下雨时吸水,干旱时吐水,还能净化水质,是我们城市最重要的水源地。”
识别外来物种:守护生态平衡
针对外来入侵物种,工作人员特别设置了识别与防治的讲解环节。“不是所有外来生物都是有害的,但当它们大量繁殖并破坏本地生态时,就变成了入侵物种,”侯卫茹向孩子们解释,“这会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她展示了多种常见外来入侵动植物图片,教授识别特征和危害方式,让学生们了解这些物种对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工作人员介绍了湿地公园采取的管理措施,包括定期监测、及时清理和生态修复等工作,引导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不随意放生外来物种,共同守护湿地生态健康。
多彩生命:湿地生物多样性
董铺湿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为了课堂上的焦点。工作人员介绍,公园内记录有维管植物331种,脊椎动物144种。鸟类资源尤为丰富,共有16目44科140余种。鱼类资源同样多样,包括5目9科31种,构成了湿地生态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公园管理处利用安徽庐阳董铺国家湿地公园监管平台进行科学管理,守护着这片城市的“绿肾”。

湿地公园的科普宣教馆采用声、光、电、VR体验等现代技术,生动呈现湿地知识,成为了学生们户外学习的理想场所。
此次湿地科普进校园,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环保的种子。工作人员表示,未来将继续开展类似活动,让更多孩子在触摸自然脉动中,成长为具有生态文明素养的时代新人。(文/周世雷 图/缪子滢 庐阳区亳州路街道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