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县山南镇:聚焦交通民生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初冬时节,走在肥西县山南镇集镇中心的S440省道上,昔日破损的路面已焕然一新,平整的沥青道路向前延伸,两旁整齐的行人道砖石铺就,行人有序往来。
崭新的公交站台旁,几位居民正坐在座椅上候车,站台顶棚为他们遮风挡雨。不远处的山南中学门口,车辆整齐停放在新画的停车位上,一旁的口袋公园里,几位家长正悠闲等候放学的孩子。这番和谐景象,正是山南镇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民生问题解决的生动缩影。
“以前这条路可真是让人头疼,大货车一辆接一辆,路面坑坑洼洼,人行道根本没法走,我们接送孩子只能把车停在路边,一堵就是半天,还特别不安全。”山南中学学生家长卫女士回忆起过去的交通状况,仍心有余悸。
S440省道是贯穿山南镇的重要交通干线,每日车流量大,尤其是重型货车频繁通行。长期以来,路面破损严重,人行道年久失修,行人被迫走上机动车道,加之山南中学位于道路旁,上下学时段家长车辆无处停放,随意靠边导致交通堵塞,而过往大货车车速快、对路况不熟,进一步加剧了安全隐患,居民出行备受困扰。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面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问题,山南镇人大主动作为,将S440省道整治列为重点民生议题,启动“民意直通车”工作机制,组织县、镇两级人大代表深入社区、学校、沿街商铺,通过“代表接待日”“入户走访”“路边议事会”等形式,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代表们分片包干,倾听居民心声,记录群众诉求,建立起“收集—整理—交办—反馈”的闭环处理机制。
“路面不修,安全就没保障。”“人行道得尽快整修,让大家有路可走。”“学校门口需要规划一些停车位,解决家长停车难题。”……在一次次走访中,代表们听到了群众最真实、最急迫的呼声。
代表们在走访中注意到,不少居民不仅希望修复基础设施,还期待增设便民设施,提升出行体验。代表们将群众意见梳理成《关于修缮S440省道路面及人行道的建议》《关于在山南中学周边设立停车位及休息设施的建议》等多项建议,及时提交至山南镇人民政府。
镇人大高度重视代表建议,将其纳入重点督办清单,转交镇政府办理。镇政府迅速响应,成立专项工作组,联合规划建设、应急、教体等部门实地勘察,制定整治方案。通过多方协调、资金整合,项目很快进入实施阶段:对集镇中心段S440省道进行全面翻修,重新铺设路面,修复并拓宽人行道;在山南中学门口设立停车位,新增停车位20个,配套建设口袋公园;同步更新沿线公交站台,增设遮雨顶棚和候车座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镇人大强化全程监督,建立“一周一巡查、一月一通报、一季一问效”的跟踪机制。代表们不定期走进施工现场,查看工程进度、材料质量、施工安全,听取居民和施工方意见,及时发现问题、协调解决。“我们不仅是建议的提出者,更是落实的监督者。”人大代表王文红说。
短短数月,S440省道山南镇段面貌焕然一新。破损路面变得平整宽阔,人行道畅通无阻,行人重回安全通道;学校门口的停车位有效缓解了上下学时段交通压力,口袋公园成为家长等候、居民休憩的好去处;新式公交站台不仅实用,更成为街边一景。“现在接送孩子方便多了,路上也安全,政府这事办到了我们心坎上!”山南中学刘老师感慨道。
从群众提出诉求,到代表收集建议,再到政府落实整改,山南镇人大通过全过程参与、嵌入式监督,将“民声”转化为“民生”,实现了“群众盼什么,政府就干什么”的良性互动。这一实践,不仅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题,更彰显了基层民主的活力与效能。
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在重大项目中体现,更在点点滴滴的民生小事中落地生根。肥西县山南镇人大以交通整治为切入点,通过听民声、聚民智、督落实、促实效,让民主实践可见、可感、可及,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提升群众幸福感写下了生动注脚。(文/施维亮 肥西县委宣传部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