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周全刚:环食药侦战线上的“生态守护者”

时间:2025-11-14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案子破了,生态环境逐日向好,这就是我最大的成就感。”说这话时,周全刚刚从野外勘查现场归来,警服上还沾着泥土……

(左一为周全刚)

周全刚,现任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公安局环食药侦大队民警,1989年加入公安队伍,从警至今已有36年,破获行政案件500余起,刑事案件100余起,岗位几经变更,心却从未远离。

初到环食药侦

“老周能力强,过来带着干肯定行。”36年从警路,周全刚长期在基层派出所战斗。2010年,这位业务尖兵转岗到环食药侦大队工作,自此,跋涉山林、勘查现场、摸排线索就成了他的工作日常。

(左一为周全刚)

有人不解,环食药侦的工作不就是巡山查林子,哪有破大案惊心动魄,老周只是笑笑,在他心里,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守着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分量一样重。这份信念,化为了他15年如一日的跋涉。

药山自然保护区的“活地图”

“问老周,他就是我们的‘活地图’。”在巧家县公安局环食药侦大队,这是同事们常说的一句话,上百次巡山、数千公里山路,老周早已将药山自然保护区“装进”了脑海里,哪个坡上有珍稀植物,哪片林常有盗伐风险,只要问他,答案准在嘴边。

2008年,周全刚到当时的药山自然保护区派出所工作,面对“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的艰苦环境,周全刚每月坚持例行巡山,一去两三天、步行百余公里,渴饮山泉、饥餐干粮,整日与山林为伴。

(左二为周全刚)

每一次进山,他都认真采集数据、更新信息,寻找有无盗猎、盗采痕迹,记录珍稀动植物的变化,年复一年,他早已将药山自然保护区每一条沟壑、每一片林区的边界烂熟于心。

如今,队里出外勤、办案件,总要先问一句:“周师,这条路怎么走最便捷?”而他,总能给出最踏实的答案。

“脚总会好,但案子等不起”

2013年2月,蒙姑镇发生森林火灾,现场一片焦黑,线索寥寥,周全刚和同事们一头扎进山里,在核心区域反复踏勘,最终在起火点附近,发现了几个被部分烧毁的烟蒂和一小段未燃尽的火柴梗。

凭借这仅有的线索,周全刚和同事们以起火点为圆心,对周边几个村庄展开地毯式走访,在经过连续摸排48小时,走访了上百户人家后,终于从纷乱的痕迹里锁定了嫌疑人。

为了固定证据,他和同事连夜带着嫌疑人进山指认现场,黑漆漆的山路,仅靠一只手电照明,一个趔趄,他整个人摔下陡坡,导致左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在家简单休养后,刚能下地行走,“老周”就执意回到岗位。“队里人手少,脚总会好,但山里的案子等不起。”

如今,每当阴雨天旧伤发作,他只是默默揉揉伤痛处,然后继续工作,那道伤疤,成了他守护青山最深刻的印记。

“180余天,跨越23个省市”

2024年4月,周全刚在工作中发现,有人频繁大量购买某种处方药,经过深入调查,一个将正规药品拆解后,非法添加禁药成分,重新包装成“保健品”,通过网络销售的“制假链条”浮出水面,涉案范围遍及全国23个省份。

这起生产销售假药案,线索庞杂、地域跨度极大,周全刚与同事们开始了长达近半年的“拉锯战”,梳理数千条资金流水,分析上百个快递物流信息,终于从海量数据中,勾勒出了犯罪嫌疑人的行动轨迹,并于2024年9月成功将涉案犯罪嫌疑人抓获。

当最后一份证据材料归档时,周全刚没有说什么豪言壮语,他只确认了一件事:“这根链条,我们总算把它掐断了。”

“传帮带”的老师傅

队里的年轻人,都喜欢跟着“周师”出外勤,他不仅教他们如何从一枚新鲜脚印的深浅、边缘湿度推断作案时间,更教他们怎么和山里打交道的乡亲们拉家常、做朋友。

“线索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得靠脚步走出来。”面对新生力量,老周总是把几十年办案积累的“看家本领”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

老周办公室里,那一本本翻旧了的笔记,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文字,谁需要都可以拿去参考,在他心里,能在退休前把这些经验,分毫不差地传给新生力量比什么都重要。

如今,周全刚的日常工作依然是“山上、水里、城区”连轴转,巡山巡河成了家常便饭。

每年的汛期,从6月到9月巡堤查险、劝离群众、隐患排查、查获案件,金沙江畔,到处遍布着老周的足迹。

房车营地的游客不了解垂钓政策,他就挨家挨户宣传。“这个房车营地,我每一辆房车都去宣传过。”他说得很平淡,但同事们都知道,这句话背后是多少个日夜的奔波。

大队里的同事都爱找他请教,他总说:“干我们这一行,要把群众当朋友,用真心对待群众。”这是他三十多年工作的心得,也是他正在传授给年轻人的宝贵经验。

三十六载春秋,青山为卷,脚步作笔。山河不言,却见证了一切,致敬警营“老黄牛”。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