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磐安:以“药膳康养”为笔绘就文旅融合新画卷
一枚黄精月饼、一杯药膳奶茶、一块茯苓馒头……这些融入本草风味的日常小吃,正成为磐安“中医药+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脚。依托“药材之乡”的资源底蕴,磐安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旅游模式,而是通过“空气疗愈+药膳养生”的深度体验,推动区域经济向特色化、高质量方向发展。
数据显示,2025年1-8月,磐安累计接待游客302.6万人次,其中深度康养游客达41.95万人次。这一趋势表明,磐安正从传统的观光旅游目的地,成功转型为以“空气疗愈+药膳养生”为特色的康养旅居新高地。
从“产品”到“产业”:链式发展激活“药材+”新动能
磐安的转变,始于将道地药材从农产品转变为高附加值的文旅商品与体验核心。
在江南药镇的中药材博览会上,来自上海的陈女士在品尝黄精月饼后,立即决定延长行程,预订了4晚民宿。这一场景是磐安“以食引客、以养留客”模式的缩影。石斛乌梅月饼、灵芝阿胶月饼等产品,已突破节令限制,成为代表地方风味的四季常销品。
与此同时,磐安构建了覆盖全域的药膳餐饮网络。从老字号的贝母百合泥,到连锁店的茯苓馒头,再到高端酒店与乡间民宿的定制药膳,药香已无缝融入游客的旅居生活。为支撑这一体系,当地率先建立“四师合一”药膳师认证,并引入AI智能问诊,为游客提供“一人一方”的精准康养服务,实现了传统养生智慧的标准化与现代化转型。
产业链的延伸做大了产业价值。2024年,磐安中医药全产业链产值达122亿元,其中“中医药+”文旅新业态贡献12亿元。预计2025年,全产业链总产值将突破150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从“本土”到“国际”:文化互鉴架起“药香传播”新桥梁
磐安的康养文旅产业,不仅服务国内客群,更肩负起向世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使命。
其吸引力精准覆盖两类人群:一是以上海、杭州为主,高频回访的“银发族”;二是对东方生命哲学充满兴趣的国际游客。今年9月,新加坡仲景养生保健团在磐安完成了为期七天的深度体验,团员对定制药膳服务给予了“难忘的味觉和身心体验”的高度评价。
在非遗传承人陈献礼经营的“黄精小院”,一批加拿大游客曾居住七日进行写生创作。陈献礼介绍,一次为游客用田间薄荷、马齿苋解蚊虫叮咬之痒的“就地取材”经历,让外国友人对中草的实用智慧惊叹不已。
为促进文化理解,他的团队大胆创新“药膳西做”,将黄精粉融入披萨、用枸杞点缀酱料,以国际熟悉的餐饮语言讲述“药食同源”的东方故事。“选择他们熟悉的味型,才能更有效地融入东方养生智慧。”陈献礼说。这种创新实践,成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生动注脚。

从“资源”到“平台”:磐安模式提供文旅融合新范式
纵观磐安的发展路径,它成功地将天然的药材资源、生态资源,通过文旅这个载体,转化为了一个集健康消费、文化体验、休闲旅居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这里为游客提供的,不再是一张简单的床,或是一顿普通的饭,而是一种浸润在自然与药香中的深度栖居方式,一段能够调理身心、感知文化的完整时光。从山间写生到香囊制作,从AI问诊到药膳披萨,磐安正以更开放、更创新的姿态,将流传千年的东方药香,端上世界的餐桌。

磐安的实践表明,深耕地方特色,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不仅能有效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更能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许南涛、陈志超)(磐安县人民政府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