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合肥包河区思政教育探索“1+4”新路径

时间:2025-11-1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合肥市包河区多举措加强党对思政教育的领导,深入探索“红色磁场”效应赋能中小学思政教育建设的新思路,通过党组织指导指引和凝聚力量的作用发挥,广大青少年学生“四个自信”明显增强,提升了思政教育的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带来包河区党建引领思政教育的新内涵、新风貌。

坚持红色引领,“思政教育教研”有力度

强化党的领导。通过党组织结对等方式搭建平台,成立思政工作共同体,统筹合肥师范学院等高校思政教师团队、区域内中小学、教研机构、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等资源,再成立若干个对应的学科指导组,在党组织、共同体、学科指导组的统筹指导下开展思政教育各项工作。

鼓励创新实践。坚持以目标导向、责任导向,鼓励引导全区教育系统党组织强化党建引领意识,拓展思路,学用结合,不断丰富党员示范课、党团队宣讲、“红色大课间”“双线三延”思政课等“党建+思政”项目实践。

以红色课题为引领,参与国家级课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建设体系与实施路径研究》和市教科院红色党建课题《新时代党建带队建工作体系和实践路径研究》,打造特色思政教育品牌。紧扣资源平台。《辅导员》杂志刊登了包河区《“家校社”三位一体,创新“党建带队建”工作体系》思政工作案例。

示范推动区域共进,“思政队伍建设”有深度

树立“大思政”教育观。办好思政教育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抓紧抓实思政教育,注重学科与思政的融合,用德育工作者、宣讲队伍和道法学科教师撬动大思政教育工作。包河区中小学在年度工作计划中将思政教育纳入党建版块,加强督促和反馈,引导树立“大思政”的教育观。

培育思政教育“大团队”,统筹用好用足各学段思政教育名师工作室,确立工作室负责人为思政教育工作的“牵头人”和“领学人”,积极招募学科教师加入,开展思政教师“朋辈教研”和领学、伴学、促学行动,把42个名师工作室连点成面,形成了包河思政教育的“大团队”培养体系,评选思政骨干教师350人,先后涌现全国少先队王玲玲名师工作室等思政教育高水平团队。

深入推进思政“大宣讲”。在区内数十所中小学遴选各科教师,组建了“青年教师宣讲团”,在区域内开展思政教育教研和引领示范,结合影视、歌曲、故事等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集体备课-小组研磨-思政课堂-总结反思”的教研流程打磨精品思政课,全年累计开展思政宣讲40余次。

“家庭-学校-社区”联动,“思政教育平台”有广度

深度融合思政教育平台。各学校党组织自觉担起主体责任,在党建带团建、队建中坚持铸魂育人,增强思政引领力,合肥市万慈小学党支部与所属街道、社区党组织深入共建,街道、社区相继成立了少工委,在小学、社区、街道均成立少工委的区域,通过建立健全党团队的组织,拓展了学校和社区思政教育实践平台,将思政小课堂充分融入社会大课堂。

协同拓展思政教育主体。紧扣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积极引入思政教育力量,实践思政工作家校共育,积极利用家长学校做好培训,引导家长做家庭思政的先行者;利用重大时事节点,引导学生家长做国情教育的引导者;组织各行各业学生家长走进校园,做思政教育的协同者,组建家校社思政宣讲的矩阵,实现“1+1>2”的效果。

充分挖潜思政教育资源,各学校党组织充分挖掘红色教育资源,积极开辟思政教育阵地,形成学校周边校外红色教育阵地的有效覆盖。在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开展过程中,联合属地社区及渡江战役、抗美援朝老战士等老党员们开展“校社联动,共学百年党史”系列思政教育活动。

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思政教育阵地”多维度

线下整合阵地。打造“处处都有思政教育,处处能讲思政教育”的校园,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引导各校党组织把党团队活动室进行一体化建设,党团队主题活动一体化融合,用党团队的精神涵养学生成长,用红色氛围充分浸染每一位师生。

开发课程资源。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从青少年特点出发,开发接地气、个性化的思政课程体系,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开展“百位师生徒步”活动,将“思政教育”与“徒步”相结合,体验吃苦耐劳和不屈不挠精神;“寻访老战士、老英雄”活动将“思政教育”与“寻访”相结合,体会不怕牺牲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合唱红色经典点亮未来之光”“红色经典诵读活动”让青少年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奋斗不息和奋进不止的精神。

线上融合资源,依托智慧学校建设和合肥市望湖中学“思政智慧教室”,实现线上线下备课、教学互动、资源共享一体化建设。开展网络专题和“和美云课堂”教学课例展示活动,400余位思政教师参与,展示12节优质思政课,其中,6位老师在国家及省市级课例评选中获精品课一等奖。

整合资源丰富形式,“思政机制建设”有精度

创新思政建设领导机制。通过加强党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党组织-共同体-学科指导组-学校”的思政教育“大教研”模式,形成了整合校内校外资源的“大思政”工作格局,提升了思政教育工作队伍乐教善教、潜心育人的专业素养,不断延伸拓展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拓宽思政教育育人空间。丰富思政教育活动形式,利用包河区“红色资源”,一体化开展党团队主题活动。“立强国志·践报国行”开学思政第一课、“向阳花”思政艺术节等活动受到媒体报道关注,持续擦亮包河区思政教育大舞台等活动品牌。

丰富思政育人多元手段。注重思政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应用,线上开展网络专题和“和美云课堂”教学课例展示活动,通过与线下“思政微课堂”竞赛的有机结合,扩大思政教师的参与面,其专业素养得到大幅度提升。“包河教育”微信公众号聚焦“思政宣讲进校园”,持续发布系列推文进行宣传推广。(信息来源:合肥包河区教育体育局)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