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昆剧《瞿秋白》连续两天在合肥倾情上演

时间:2025-11-11

来源:合肥晚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当革命精神遇见六百年昆曲,当红色经典邂逅传统美学,会迸发怎样的艺术火花?11月5日至6日,由江苏省演艺集团出品、江苏省昆剧院创排的现代昆剧《瞿秋白》登陆合肥大剧院。

该剧是江苏昆剧近几十年来首部创排的革命题材现代剧,以创新的艺术手法,将瞿秋白的革命生涯与精神世界,通过昆曲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生动呈现。演出谢幕时,如潮掌声响彻剧院。

满堂喝彩,革命故事引爆观剧热潮

深秋的合肥,傍晚已有些凉意,却挡不住戏迷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情。

11月6日演出当晚,合肥大剧院的大厅里已迎来不少等候入场的观众。其中有来自安徽艺术职业学院的副教授、二级编剧周倩。

“我一直关注百戏入皖剧目单,不是第一次来看了。”周倩告诉记者,“《瞿秋白》是一部革命现代题材的作品,通过昆曲的形式呈现,所以很好奇它会有怎样的突破。前一天朋友看了这部剧,评价非常好!”

该剧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的革命历程,聚焦他生命中的最后一个月,由《溯源》《秉志》《镌心》《取义》四折组成,每折都以“昼”“夜”两条线虚实交织。白昼,以瞿秋白被捕为切入点,讲他受困于牢狱,在轮番劝降下,仍然坚持信仰,最终舍生取义;夜晚,瞿秋白神游千里之外,与母亲、挚友、爱人在亦真亦幻之间诀别,其内心真挚的情感和不变的初心悉数呈现。

演出的尾声,定格于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写完绝笔诗后,唱着《国际歌》,从容就义于福建长汀罗汉岭,时年36岁。

守正创新,传统艺术赋新革命经典

值得一提的是,《瞿秋白》是江苏昆剧近几十年来首部创排的革命题材现代剧目,区别于大众印象中身着水袖长衫,一唱三叹、缠绵婉转的昆曲,而更多一份现代色彩,实现了精湛的舞台呈现、强烈的情感张力、昆曲艺术传统审美与时代主旋律的融洽平衡。

“一直以来,昆曲现代戏都受到昆曲的曲牌体、程式化的身段和载歌载舞的表演样式等多方面限制,所以,在近30年里没有进行大体量创作。2019年起,江苏省昆剧院连续创作‘现代戏三部曲’,尤其是《瞿秋白》的诞生,让昆曲现代戏的探索迈出重要一步。”《瞿秋白》主演、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施夏明介绍。

在音乐创作上,《瞿秋白》保留了昆曲曲牌体传统,同时引入了交响乐编配。舞台采用转台装置实现时空转换,多媒体投影技术则营造虚实相生的诗意空间。主演通过程式化身段与写实化表情,塑造出鲜活的革命者形象。

施夏明坦言,此前许多观众对于昆曲的理解可能仅限于才子佳人、帝王将相等题材,唱腔婉转,节奏舒缓,初听会觉得有些阳春白雪,难以提起兴趣。创排《瞿秋白》,也是希望通过刻画红色革命人物的现代题材,让更多观众对昆曲产生兴趣。

薪火相传,文化惠民让戏曲润泽人心

昆剧《瞿秋白》在合肥的成功演出,也是“百戏入皖·星耀合肥”活动的精彩缩影。许多戏迷在社交平台“晒”观剧体验,感动于瞿秋白的革命故事,感叹现代昆曲精妙典雅,也对惠民的票价点赞。

来自福建的大学生黎娜就是特意来合肥看戏的。她说早前就在网络上了解百戏入皖活动,特意挑选《瞿秋白》观看。“印象中的昆曲都是化着浓妆、穿着精美的戏服的,这次现代化的妆造和表现形式,都让人觉得很新奇。”看完戏,她准备带着票根去黄山游玩,感受一下“烟雨江南”的美。

这两天剧场里热烈的观剧氛围,也给施夏明留下深刻印象。“掌声在幕间响起的时候,像潮水一般。期待能再次到合肥演出。”施夏明说,今年是瞿秋白英勇就义90周年,希望通过这次演出,表达对革命先烈的致敬。

据悉,“百戏入皖·星耀合肥”活动还将继续推出多场惠民演出。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正在为这座城市注入新的文化活力。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文化土壤中完美交融。(记者任海怡/文、薛文茹/摄)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