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MVP从合肥走出,在习友小学足球队就已崭露头角!
近日,苏超决赛现场,南京奥体中心见证了泰州队以“黑马”之姿捧起冠军奖杯。同时,聚光灯下,2025年苏超联赛的“最佳球员”奖杯,被20岁的范厚泰高高举起。在南京奥体中心的万众欢呼中,这位来自泰州队的黑马,以C罗式的庆祝,完成了属于他的加冕礼。从合肥习友小学到苏超争冠赛场,范厚泰走出了自己的足球之路。

泰州队夺冠现场,范厚泰(身穿2号球衣,队前平卧者)和队友合影
从合肥校园跑向苏超之巅
范厚泰接触足球,始于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北校教育集团习友小学(简称:合肥习友小学)那片再熟悉不过的操场。“四年级带他时,就看出是棵好苗子,爆发力强、体力好,更重要的是肯吃苦。”提起范厚泰,小学时代的教练张磊记忆犹新,范厚泰出色的身体素质在小学阶段就已崭露头角——他至今仍是合肥经开区60米、200米等短跑项目的纪录保持者。小学时,医生建议受伤的范厚泰多休息,可每次教练询问能否坚持,他总抢着说“没问题”,目光始终牢牢锁在足球上。
赛场下的范厚泰,在文化课老师眼中是另一番模样。班主任王丹华老师评价他“内向、礼貌,学业总能保质保量完成”。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的语文老师何朝霞则看到了更深层的东西,“这孩子有股子冲劲,往年运动会,只要有范厚泰在场上,我们就觉得心里特别踏实。”
范厚泰还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好孩子,每年教师节还会给曾经的老师发来祝福短信,“他父母对孩子倒没有太多大道理,更多的是对孩子各方面的鼓励与支持,”何朝霞说,范厚泰父母最常说的话就是,孩子交到老师手里,就完全放心。正是这种家庭环境,造就了范厚泰踏实、坚韧且懂得感恩的品格,与他在赛场上的激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有血有肉的运动员形象。

小学阶段在合肥习友小学比赛的范厚泰
两位“经开制造”选手赛场相拥
将时光拨回此前的一场苏超循环赛,这位新科MVP在赛场边与一位特别的对手温暖相遇——同是“经开制造”的李俊豪。终场哨响,胜负已定,两人却穿越人潮,紧紧相拥。这深情一幕,因为他们共同的生命印记而格外动人,他们都从习友小学的那片绿茵场启航。
与范厚泰选择前往长春亚泰俱乐部、走向职业道路不同,他在合肥习友小学时的队长李俊豪,则走出了一条“体教融合”的大学之路。当年在队中,性格外向、善于交流的李俊豪是团队的“润滑剂”。他凭借足球特长,先后升入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芙蓉分校、庐阳高中,并最终成功考入苏州大学。
李俊豪的成功路径,为合肥习友小学随后系统化完善“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足球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宝贵经验。而范厚泰的崛起,则是这一体系专业化、精英化培养的成果。他们如同一个坐标的两极,共同标记出合肥经开区乃至合肥市青少年足球发展的宽度与高度,印证了培养模式的多元化与科学性。

合肥习友小学所获足球项目荣誉
“足球育人”硕果累累
两位球员的脱颖而出,绝非偶然,其背后是合肥习友小学乃至合肥经开区历经十余年深耕的“足球育人”工程结出的果实。
合肥习友小学足球队自2009年成立以来,便凝练出“小足球、大教育”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以球润德、以球启智、以球健体、以球尚美”的校园足球文化。作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安徽省足球传统项目学校,其成功源于一套科学、系统的实践。
习友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邓威表示:“校园足球不仅仅是一项体育活动,更是一种教育方式,一种文化载体。我们提出了'以球润德、以球启智、以球健体、以球尚美、以球筑劳'的教育思路,将校园足球精神全面融入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等各方面,真正发挥‘小足球、大教育’的功能。”
在普及的基础上,学校多年培养亚足联C级教练员张磊等专业教练团队,以科学训练方案,对苗子进行系统化训练。自2015年至今,习友小学几乎包揽合肥经开区校园足球联赛各项组别冠亚军,并多次在省、市级比赛中折桂。

合肥习友小学足球队日常训练
作为合肥市青少年足球贯通式培养试点学校,合肥习友小学是合肥市“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足球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这一体系,以《合肥市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招生实施细则》为指导,为有特长的孩子铺设了一条清晰的成长通道。他们可以通过这一机制,输送到对口的足球特色初中、高中,并最终走向职业俱乐部或像苏州大学这样的高等学府。这套体系确保了学业与训练并重,真正实现了“文体两开花”。截至目前,学校已培养输送50多名优秀队员到职业俱乐部以及各高校。
合肥经开区社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教育事业的持续投入和顶层设计,为该区“足球沃土”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与资源保障,让校园足球从一项体育活动,升华为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重要载体。(安徽商报元新闻记者郜征、通讯员李长龙)







